第502页

大清药丸 南方赤火 1061 字 2022-10-18

“怡和洋行在镇江要有大手笔啊。老兄们,咱们的大豆,要不要运过去试个水?”

“等今年收了丝再看吧。英国佬看来今年订单不多……”

“苏太太,轮船还没走吧?在下冒昧提请,帮我问问江阴地方的烟草收购价!”

……………………………………

在以往,关系相好的商户们也会聚在一起猜测商机。同乡同省的生意人也会抱团行动。但从没有像今日这样,有人将跨地域、跨行业的各种信息整合到一起,让他们仿佛跨入一座宝藏。

当然也有人无暇讨论,看到跟自家生意有关的某些数据,立刻飞奔出门,抢占先机去了。

林玉婵也不闲着,请过自己的两位经理,就着新鲜出炉的情报,开始制定年后计划。

常保罗:“棉花可以运到宁波去卖。”

“博雅号”带来可靠情报。有家普鲁士洋行进驻宁波,拒绝签订齐价合同,上来就大笔吃货,把宁波棉花价格拉升了三成。

常保罗乐得合不拢嘴。亲家发财,他跟着高兴。

林玉婵笑道:“咱们的最终目的不是投机,而是通过信息的流通,抹平各地的价差,让中国商人少吃亏。况且有了商会的快艇报讯,宁波这高价也持续不了多久。你递封信,让你亲家赶紧就地清货。博雅就不凑这热闹了。等一个礼拜,上海的棉价会回升的。”

她说完最后一句话,自己都觉得有点不相信,胸中波澜起伏了那么一秒钟。

去年她连滚带爬地卖棉花时,每天等洋行开价,等得心惊肉跳,感觉自己像个赌场上的雏。

而这一次,她总算有点信心,觉得自己能稍微预测一下棉花价格的走向。

其余商人也有同感。不觉,几个棉花友商凑到她跟前,说道:“苏太太,我们算了算各地的洋行收购量,商量了一下。这次洋人开价低于二两半,我们花衣街的商铺一概不卖。”

林玉婵马上说好,加入这个临时的价格同盟。

十几年来,一直被洋商握在手里的“定价权”,终于在今日,被中国人摸到一个手指头尖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