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页

大清药丸 南方赤火 1177 字 2022-10-18

这是大清第一本描述美国的风土人情、历史制度的书籍,上海墨海书馆有刊印,容闳还买了一本放在家里,给别人介绍美国时拿出来用。

贝满夫人那张冰霜脸上露出些微笑容,转身从自己的书桌上拿出一本《大美联邦志略》。

大清开埠以来,洋人教士涌入,但和本土人口相比依旧是凤毛麟角,真正做出点传教以外成就的更是屈指可数。稍微一动脑子,就能牵扯出许多互相有关系的人。

贝满夫人见亡夫声誉宛然,不觉触动,朝林玉婵笑了笑,说:“随便参观。”

北京地价低,贝满夫人又有教会资金支持,学堂里布置得有模有样,笔墨书籍一应俱全,教室里供了十字架耶稣像,还请了两个本地妇女做杂务。但林玉婵看到,凳子上坐着十来个女孩,虽然统一套着青布袄裙,但校服底下的内衣都破破烂烂,握笔的手粗糙得不像话,半数没穿鞋。

贝满夫人看出她的疑惑,叹了口气。

“今年刚立校,只能招到穷人家女孩和街头乞讨的女童。体面人家根本不会送他们的女儿到家门外读书。”

“很多孩子只能上半天课,其余时间还要工作补贴家用。有时候甚至要给钱,才能说服她的父母让她来读书。”

这种问题,一个多世纪以后的扶贫工作里依然存在。林玉婵只能安慰贝满夫人:“等这些女孩长大成人,体会到有文化的好处,她们和她们的家人会感谢您的。”

贝满夫人听闻林玉婵也在上海办有学校,好奇问:“你是怎么招到学生的?”

林玉婵有点不好意思:“我那个是成人学校,来的大部分是洋人太太。”

贝满夫人此前也有办学经验,林玉婵跟她聊两句,自觉收获良多,寻思回去之后可以改进一下自己的玉德女塾。

------------

第二天,她不再“自力更生”,到便宜坊请教潘大爷。听他的指示,去天桥观摩“天桥八大怪”。

这些都是身怀绝技、江湖上富有盛名的民间艺人,评剧、武术、杂耍、口技、相声……做什么的都有。

林玉婵可算开眼界。有些评剧段子什么的,大概是表演者从小用血汗磨练出来的技术,比后世的搞笑艺人也不遑多让,没几句话就能让她捧腹;但有些摧残身体的杂耍,或者故意卖弄粗俗、出乖露丑的演出,她就有点接受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