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页

大清药丸 南方赤火 1137 字 2022-10-18

经过简单的翻译,就连不识字的红姑都琢磨出来——

“嘿,花旗国叛军气数已尽啊。”

“容先生去年冬天从美国出发回国,距今已有五个月,”林玉婵像模像样地分析这一堆材料,“我认为,按照这种战况的进展,南方叛军撑不过半年。”

当然,美国内战具体结束的日子,她没背过,在这个世界里也未必能精准实现。但只要历史的大浪潮方向不变,应该就是在这个夏天。

“所以……”

其他商户只是随波逐流。但博雅众人早早就跟林玉婵上过国际贸易课,清楚地达成了共识:中国棉花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跟美国内战干系极大。

欧洲工业革命以来,城市中大量兴起纺织工厂,急需优质棉花。美国原是产棉大国,但自从内战硝烟起,南方港口被贸易封锁,大片种植园里的棉花找不到销路,这才使欧洲人不得不来到中国,寻求廉价替代的纺织原料。

而今,估摸着大洋彼岸的战火即将熄灭。贸易封锁还能持续多久?南方种植园重启还要多久?种植园里没了黑奴,换成雇佣工,还会有原先那么高的产量吗?

这些都是未知数。

“我们只知道,”林玉婵斩钉截铁地说,“一旦美国棉花重新回到市场,中国土棉完全不是敌手。”

因为品种不同。美棉纤维长,适合机器纺织;中国土棉眼下还没有改良育种,纤维短,质地粗,适合手工纺织,只能织出粗糙的土布。若要适应机器,必须按比例和其他品种的棉花混在一起。

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欧洲的纺织工厂肯定会优先订购美棉。

众人将这些信息梳理完毕,不约而同地看向林玉婵,眼里都是三个字:

怎么办?

苏敏官微微一笑,垂下眼,把玩手里一片外面捡来的叶子。

林玉婵深吸口气,小心说:“既然中国棉花的信誉已经下滑,我建议,从现在开始,博雅公司停止一切棉花业务。收到的籽棉照常加工,已有的库存照常售卖,择价高之时出清。但不再加工新棉,也不再接新的订单。以规避美棉重新入市的风险。”

她说完,静一静。没人出言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