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页

大清药丸 南方赤火 1144 字 2022-10-18

当然不能全出。她很机灵地想,回去之后先办个筹款会。

-------------------------------

下午,林玉婵跑了一趟上环普仁街的保良局 ——这是华人绅士们呼吁创办的慈善机构,因为香港自内地拐卖人口猖獗,因此华商领袖合作,建立收容妇孺之所,倡办捐签,卖旗筹款,打击拐卖。

创办第一年,就解救了几十名从广东拐来的少女。半数遣回原籍,其余的坚决不愿回,只能滞留香港,先检疫,养好身体,然后由保良局负责找一些仆妇、工厂之类的活计,或是牵线婚配。

得知有人要出资送她们出洋留学,保良局几个董事又是惊喜,又是不解,验过名片后,立刻带林玉婵去参观视察。

林玉婵看了一圈,从那些神态各异的赤贫姑娘们脸上,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

所有女孩都是文盲,都乖得近乎怯懦。尽管有聪明伶俐的,但实在看不出读书资质如何。

不过想想容闳也面临同样的困境,要招聪明男孩去“亡命天涯”,难度加倍。

起码这些女孩子都十分随遇而安,也没有家里人反对。听说要去美国学艺,大多数人都顺从地表示可以,只要不是去卖身就行。

这年头女孩早熟,十五六岁已经是嫁人生子的年纪,女孩本人也觉得自己步入“中年”,求学兴趣不高。于是林玉婵定下标准,八到十二岁,不缠足,反应敏捷,有上进心。

勉勉强强筛出来八个。林玉婵要了名单,请保良局帮她们动员收拾,约定日期来接人。

眼看天色将黑,林玉婵回到上环的“利源旅店”。

上环地区华人聚居,街道破旧不堪,完全没有中环一带那种洋楼林立、汽灯整齐的繁华盛景,甚至和广州贫民区不相上下。密密麻麻的低矮砖房里不时传来鸡鸭叫声,水沟里臭气熏天,赤脚的男女苦力就行走在这些泥泞的窄巷里。

但林玉婵也不愿去住一晚上十五港圆的“香港大酒店” ——尽管岁入万两,她还是简朴如常,某些方面甚至显得有点抠门。没办法,历史的铁拳悬在头顶,多少钱都买不到彻底的安全感。

和香港大多数华人商铺一样,利源旅店门面不大,向外伸着醒目的招牌,角落里有个不起眼的三角形标志。里面传来搓麻聚赌的声音。

林玉婵双手拇指食指交叉合拢,围出个三角形手势。门口小厮掀开帘,带她绕过那地下赌场,曲曲折折走了两分钟,进入一间大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