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页

原本热闹旖旎的家宅就这样清冷下来,不少姨太太拿了钱便离开了国公府改嫁,只有一对姓吴的姐妹留了下来,帮着林氏操持家务,抚养孩子。

年仅十岁的狄扬就这样承袭了父亲的爵位,成了大周有史以来最为年轻的国公。

在那之后,林氏对狄扬极为溺爱,既不求他刻苦用功,也不盼他光宗耀祖,只求狄扬能平安长大,娶妻生子,一辈子和和顺顺就好。

然而天不遂人愿,狄扬虽然对母亲极为孝顺,但在娶妻生子这件事上迟迟没有动静,林氏相中的那些大家闺秀,竟没有一个能入儿子的眼——这着实让林氏觉得头痛。

去年孙幼微迁都,把京畿重地从长安换做了洛阳,狄扬很快就响应诏令在洛阳安了居,林氏却没有跟过来。

狄扬几次写信询问母亲何时来洛阳,林氏都以“年纪大了”为由,将事情拖延了下来。

原因很简单——狄扬的生父,老国公狄成翁还在长安南面的尾闾山上做和尚呢,林氏嘴上不说,但心里一直盼望着有朝一日丈夫回头。

想来,狄扬就这样自由自在地在洛阳里过了一年。

等到远处的狄扬转身背向冯嫣时,她才意识到为什么那些人都在望着狄扬的后背发笑——今晚所有站在这里的人,都背着足以媲美背饰的各式席垫,只有狄扬一个人背上背着一把半臂长的竹耙。

那竹耙的款式相当普通,就是农家院子洒扫庭除用时会用的工具。

竹耙上头,狄扬还系着一块用料考究的方帕。

看起来,实在是有些不搭。

“他背上背着的东西……是我看错了吗?”

“没有。”魏行贞答道。

冯嫣就这么望着狄扬的背影,直到他一个人走向桃林的深处。

“国公爷……”冯嫣不解,“总不至于一会儿要坐在那个竹耙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