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保命大力士

唐律凶猛 王望舒 2106 字 2022-11-10

“那就好!你看看,现在的刁民多吗?”

“多!说实话,对待刁民,要恩威并重,不能太好,也不能太坏,因为这些刁民一旦得势,就很嚣张,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如果失势,就彻底完蛋,破罐子破摔,鱼死网破,成亡命之徒。”

“那么,农民中有刁民,这是不是事实?”

“没错,是有。”

“好,有了这个印象,那么,靳大人,那么,请想一想那抬马蹄金的了两个大力士,他俩来抬陶罐,知不知道里面装的是啥吧?如果知道,就不安全了。”

“唐大人,下官认为,可能就是他们调包,就是说,他们将陶罐里的马蹄金给换了,换成了黄土块,然后抬进县衙。”

“没错,就是他们调的包,在县衙里的陶罐里,装的已经是黄土块,靳大人还不知道,还将一陶罐的黄土块带回家,还高兴不知其可。遇到这事,普通人都会兴奋的睡不着了,靳大人想必想到身上的责任,也有睡不着的可能吧?”唐律问。

“是的,唐大人,下官还真的睡不着,想想可笑,当晚守着一罐子的黄土疙瘩竟然夜不能寐,要是知道是黄土疙瘩,也就不会睡不着。”靳山说。

“也不一定,如果知道马蹄金变成黄土疙瘩,靳大人更是睡不着了,估计当晚就要派人去捉拿窃贼,只是当时没有发现,想想看,如果当时就发现,会不会有这么大的动静让人饱受折磨。”唐律说。

“是的,唐大人所说极是。好在现在已经查明了谁是罪犯,算是大功告成了。”

“为什么这么说?难道一定能抓住他俩吗?”唐律问。

“别的不敢保证,这俩货一定能抓住。唐大人,不要怀疑,一定能抓住。”靳山再三再四强调,像是胜券在握。

“靳大人为什么这么自信?”

“因为农民离不开土地,大力士农民就算窃取了马蹄金,也不敢用,甚至不敢拿出来给人看,也不敢去换钱,因为农民一代又一代养成习惯,害怕法律的权威,担心被杀头,不义之财不能见光,见光就死。加上,他们父母都在,长期以来忠孝思想,让他们不敢离开故土,也有娶妻生子的想法,也胆小怕事,但系到了外地会被当地人欺负,事实上,会被欺负,就像本地人生来就有一种优越感一样,一定会欺负外地人,哪怕外地人没有犯错,也要惩罚进行欺负,他们都清楚到了外地不好混,也就不敢随便离开,所以,本官很有信心能抓到他。”靳山说。

“明白了,大人看来还是很懂人心。”唐律说。

“作为当地老百姓的父母官,一些人的心理还是要懂,要不然,就不好管理,也不好审判案件。不知道唐大人是否明白这个道理?”靳山问。

“当然,靳大人看得透彻,的确如此。说得对!”

“这些所谓的大力士,有了力气,拜上天所赐,可惜没有头脑,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到真正幸福的人生,要知道,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是没有幸福感的,当然,他们自己觉得自己幸福,别人活的痛苦,他们自得其乐,精神上非常满足。实际上思想上非常贫穷,他们不知道,还在笑话别人。没有的就想要有,等有了又不好好珍惜,浪费严重,看见别人有,就心生嫉妒,恨不得想据为己有。就像这马蹄金,本来不是他们的,他们偏要调包,有了这个想法,就采取了行动,没有考虑到后果,这样,就给本官造成不少困扰,弄得沸沸扬扬,还没有一个结果,好在唐大人明察秋毫,一下子就抓住了案件的关键,这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靳山说。

“靳大人办案非常厉害,只是一沾上金钱就糊涂,所以说,财迷心窍,当然,靳大人清正廉洁有目共睹,不是贪官,只是管理了一晚上一陶罐的马蹄金,哦,一罐子黄土块,就迷失了方向,心里就没数了。这个事放在任何人身上,就会有问题,要是放在贪官身上,这事就推了干净,不会继续纠缠,因为贪官有的是钱,他会真的将黄土块倒掉,放进真的马蹄金,因为贪官贪的钱比一陶罐马蹄金要多得多,不能因小失大,不会让自己的事传得沸沸扬扬,因为大人清正廉洁,也就不怕查,所以也就不怕张扬,越张扬,对真正的窃贼约有威慑力。为什么很多小偷都喜欢去贪官家里行窃呢?因为贪官丢了金钱不敢声张,只有打碎牙往肚子里咽下去。实际上自己贴补不少。小偷得了钱财,基本不用担心被收回去,因为贪官到处都有,很容易能够找到贪官。通过贪官办案子,效果真不错。靳大人不妨试试。”唐律说。

“不管别人,管自己就行,做到问心无愧,人不懂知识没事,不讲良心可不行,人活几十年,不要整天想着作恶,倒要行善,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做坏事?不如潜心做好事,这才是正路。可是,当下世上坏人太多,好人太少,一不小心,就容易沦陷。不是不想做好事,是没有做好事的环境。好人很难生存。本官不是标榜多么好,最起码不想同流合污,这就得罪了某些人。本官完全按照良心办事,因为很多人不讲良心,结果本官就得罪了他们,这次马蹄金被掉包,大概率就是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乱,平时对本官有意见的,就借题发挥,趁机对本官进行中伤,好报仇,哪怕没有仇恨的也要这样做。这个就叫本官不能理解。可是,不能理解也要学会适应。因为不少时候,本官都是一人难敌四手,敌人势力强大,要想独善其身,还是要付出努力。”靳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