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朱棣的“承诺”

这样一来,内阁也就会专心去对付后宫,形成两方夹击之势。

任凭孙若微这个太后权利再大,也难以继续抗衡。

“臣附议!”

“国舅仗势不法,孙绍宗身为孙氏族人,不足以再审理许彬一案,臣附议大理寺卿王文,将许彬移至刑部大牢!”

刑部一名侍郎这时也出列,表态道:“启奏太后、陛下,臣刑部完全有能力单独审理此案,还天下一个公道,还许阁老一个清白。”

按刑部的意思,是比王文更进了一步。

王文只说是将许彬移至刑部大牢,待孙继宗的事儿完了以后再和锦衣卫联合查访,刑部却是想要单独审理。

孙若微眯眼看着这名刑部侍郎,他们的想法,她又岂能不知。

这事一旦单独搁到刑部,许彬几乎也就等同于无罪释放了,放出来以后的威望只会更高。

事实证明,文官们一旦同气连枝不互相残杀起来,威力还是比较大的。

因为他们想找点口实那是相当的容易。

就好比这次国舅孙继宗家奴在京师横行不法的事,他们早就知道,但一直没人管,为的是什么?

为的就是今天,找一个口实促成利益。

文官们言之凿凿,说是为百姓做主,实际上不过是冠冕堂皇而已,只不过这次他们的利益和孙氏起了冲突,把这话茬提出来当个口实而已。

孙若微也没办法,毕竟是自己的亲哥哥被抓了把柄,只好望向下面,说道:“皇帝的意思呢?”

朱棣于是笑道:“准大理寺卿王文所奏,暂缓内阁许彬一案,转移至刑部大狱关押,待后再审。”

朱棣的话,其实是暗戳戳挖了一个坑。

待后再审,也就是说,现在刑部和锦衣卫都有权利审问。

这就给了孙若微一个能让她弟弟孙绍宗接任锦衣卫指挥使的机会,这也给了内阁一个不确定性。

孙家的人既有可能担任锦衣卫指挥使,他们的阁老许彬也还是有可能救不回来。

但是对于之前只有锦衣卫审问而言,现在的情况显然要好多了,文官们也不再继续逼宫,各退了一步。

“陛下圣明!”

仁寿宫。

散朝回来,孙若微就见到一脸焦急的孙继宗在外殿等着自己。

孙继宗还不明白出了什么事,他这次来,也是有急事找孙若微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