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朱瞻墡的处世之道

因为当时在朝中,监国一次的朱瞻墡能力大臣们有目共睹,在宗室中人品也不错,呼声相当高。

这是朱瞻墡的第二次机会。

如果换成别人,或许会铤而走险一试,但是朱瞻墡的选择和第一次一样,没有丝毫的改变。

他还是兢兢业业的当好一个监国,只是一个监国而已。

朱瞻墡没有在北京培植任何自己的势力,甚至没有拉拢一个党羽,他就是要让大哥知道,自己无意与他争夺皇位。

结果证明朱瞻墡的选择没错,汉王的造反只是一场闹剧,朱瞻基顺利平定叛乱,稳定了人心和军心。

然后,朱瞻墡也没被秋后算账,到长沙做了一个藩王。

那时的朱瞻墡本以为自己能就此做一个逍遥王爷,整日只管吃喝玩乐就行,但谁成想,朱瞻基也没多活几年。

朱瞻基继位十年后英年早逝,下一任皇帝人选又成了难题。

当时朝中很多重臣都觉得皇太子朱祁镇年纪太小,不适合继位,所以拥护德高望重且两度监国,政绩有目共睹的襄王朱瞻墡登基为帝。

这时候朱瞻墡不仅在地位上贵为皇叔,得到了不少人的拥戴,皇太子朱祁镇也十分年幼,就连太皇太后张氏也默许了朝臣的这一决定。

这样的机会,可以说是千载难逢,几乎只要他点头,皇位他就能坐上去。

但是,朱瞻墡第三次放弃了这样的机会。

面对那些让自己当皇帝的声音,他力排众议,坚定不移地拥护年仅。(本章未完!)

第一百二十八章:朱瞻墡的处世之道

九岁的侄子朱祁镇登基,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

命运,依旧没有放弃朱瞻墡。

瓦剌发生叛乱,大军直逼北京,面对来势汹汹的瓦剌大军,朱祁镇想要效彷明宣宗朱瞻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御驾亲征,但是结果却截然相反。

朱棣面对自己侄子的削藩,成功靖难夺位,朱瞻基面对自己叔叔的反叛,御驾亲征大获全胜,而朱祁镇则是吃了一个亘古未有的大败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