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会议

托蓝巨蜥的好处,耿阗终于康复。

他努力扯动脸上肌肉的时候,可以露出僵硬的表情,这种程度比预计里严重面瘫导致的口歪眼斜好多了。遗弃世界没有先进仪器检查他的脑域情况,不过从运动跟各项反应神经看,最担心的脑部损伤暂时没有出现。

耿阗的苏醒,对红龙跟黑渊来说都是一件大事。

a级异能者的战斗力就不说了,主要是耿阗受伤昏迷前,与疯博士近距离接触过,现在要搜索这个危险分子,耿阗的回忆至关重要。

“他跟视频里一样,穿着特别夸张的衣服,年纪不小了,我估计有四十岁左右。”

耿阗的职业是保镖,他见过形形□□的人,只是国外去得不多,中国的富人阶层跟外国所谓的上流社会习惯差异还是挺大的。

耿阗坐在一张圆桌的旁边,左手边是黑渊的四五个人,包括简华李斐,还有程老。他的右侧是红龙张少校、关苓,以及几个刑侦测绘、犯罪心理研究方面的人员。

这不是红龙最专业的人士,因为能坐在这里的,首先还要是异能者。

他们负责提问,基本上李斐想到的问题,都已经被列出了,李斐可以轻松地坐在那里沉浸在思考中。

“疯博士的服装与面具,跟视频里完全一样吗?”

“……不是同一件,有点差异。”耿阗回想了半分钟给出回答,从事安保工作的他,对细节还是挺在意的。

“但是猛地一看,基本是一样的?”

“是这样,我对狂欢节服装不太了解,那样明显的颜色跟打扮,即使差别很大,也会下意识想到疯博士。”

张耀今侧头看到记录人员在“罪犯偏执倾向”后面画了一个小小的叉。

这条后面还有三个空格等待填写,它对应的是连环案凶手的特征,许多这样的罪犯会坚持使用一模一样的东西,即使不是,也要留下的痕迹完全相似。

现在这张纸上填满了一小半,结果很不乐观。

疯博士除了明显的表演欲望,反社会倾向外,其他行为特征都不明显。

“白种人,年纪在三十五到五十左右,真实人格跟日常表现出的形象可能有反差,甚至是巨大反差,因为人格不是忽然形成的,他的亲朋好友应该知道他的毛病,但是……对此了解不多,疯博士可能还是单身,未婚或长期分居、离异。”

因为原著里没有一个人猜出疯博士的真正身份,也没有出来曝光他的人。

前提是原著它逻辑靠谱……

穿书者恨不得把作者拖出来打一顿,其实红龙也是。

关苓迟疑着说:“搞科研的人就算平常疯癫一点,神神叨叨,都不会有人感到奇怪吧?”

“他不一定是科学家,通过职务之便研究麻痹毒素的人有很多,比如药品研发部门,化妆品厂,动物园植物园工作人员,国外又有很多私人研究所,根本无从查起。”

“现在跟原著不同,现实世界还没有出现大规模伤亡,一个人忽然失踪,或者到东方来旅行,总会引起别人注意。关于单身的设想很有趣,我觉得还能再加一条,最近半年失业或辞职的研究人员。”李斐双手交叠,嘴角微微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