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页

“师父,这东西要小型化太难了,除非啥时候材料组能弄出更好的磁载体材料,不然最小就这么大了。”刘香湘指着眼前的一堆跟沈文剑说。

那一堆的大小跟双人床差不多,还高一点。

“大型化呢?”沈文剑问。

人类的技术,说白了就两个方向,小型化和大型化,硬要杠一下当然还能分出微型化等,不过基本方向是一样的。

做小是为了便携性,如果是规模生产,做小也能节省制造资源。

做大则是为了更强悍的功能。比如锻机,明明一万吨左右,就能造出能想的到的所有东西,玉剑山还要在极乐地区造十几万吨压力的怪物,就是为加工更高品质的大型航空航天结构件。

“做大应该能做到和灵月直接联络,每十秒传输一张近地卫星图,不过以我们现在对它的理解,各方面的利用率都会很低。”

沈文剑抱胸,手指在手臂上敲了几下,说:“我们还是缓一缓,香湘安排大家各项工作恢复正常,密磁灵能数据链项目,暂时定个目标能在第四代卫星用上就行,时间和子项目组你们自己安排。”

“还是师父懂行情。”刘香湘小小的拍了下马屁,被沈文剑把头发弄糟。

沈文剑跟一般掌门最大的区别,就是他知道技术的发展不容易,尤其是一项全新的技术,想要达到成熟,需要非常多的积累。

既然是数据,还是要以无线电做对比,另一个世界无线电出现后的七、八十年里,都只能算基础应用,也就发个短信。直到卫星的出现,才一瞬间将通讯需求和形式扩大化,促使它完成从发短信到发送电视画面的转变,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前面就是理论积累过程,这实际是每种技术都必不可少的阶段。

沈文剑上辈子的专业就是发动机及导弹气动,所以航空航天这个非常依赖发动机的系统能开挂。芯片他只知道粗浅的基本原理,需要符文替代元器件功能,就得折腾十年才有一代,如果不是结合本来就有的一些玄学机关兽思路,机器人之类的都不一定能做出来。

眼前的密磁灵能数据链,甚至都不能把它当做量子技术来理解,连轮廓都画不出来,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太急不见得有好结果。

设计院恢复正常工作,还是把龙岛的礼物事情捡起来。

工程院“设备防水耐腐蚀封装”并不是难题,甚至可以说如果不限制能量使用,用灵能解决起来毫无难度。不过工程院还是很认真的做,在不长的时间里弄出来来个还可以的替代方案。

防锈电镀漆加被动式阵法的盒子,把所有的设备都装到全密闭盒子里,解决设备在水下的耐腐蚀和灵能逸散问题,盒子也做了模块化的组合接口,能传输灵能、电力、数据,都有防锈和能量隔离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