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页

玉剑山并没有“灵月探秘工程”这样的项目,不过各种任务还是分散在工程院里。

最重要的部分,是解决灵月上灵能消耗过大的问题,这一点通过“能量采集效率工程来做”,里面包括固定设备和机器人、小蜜蜂等移动设备的。

工程院现在人员缩量,几年下来多少有点进展,只是对于灵月上数倍的能量消耗帮助不大。

另外则是微型化侦测设备,这些东西已经大量应用于荒漠大裂隙的监控,只是微型移动侦查设备还有些问题没解决。

第034章 微型化进度

现在工程院最成功的微型移动侦查设备是“独角仙”,系列名跟长相是同一个东西,就是那种能长到两百毫米长有角的鞘翅目大家伙。

独角仙的续航能力和通讯能力在微型设备里都很好,一次充能可以静止侦查一个多月,或爬行侦查一百二十千米(爬石头不算距离),这还只是常规符文储能体,如果换做高密度陶瓷储能体,续航力能提高十倍,即使在灵月上产生数倍能耗也可以支持很长时间。

没解决的问题是充能、通讯链、大小。

充能,主要是想获得光充能能力,达到和小蜜蜂一样的自续航,只需要出发时给充一波就好。

针对这一点,工程院大部分人员离场之前,已经提出很好的想法。

鞘翅目有两对翅膀,一对进化为具备保护能力的甲壳也就是鞘翅,后翅则是可折叠的大号翅膀,利用后翅足够大的面积来搜集能量,可以是光或者热辐射,这比用鞘翅或其他部分更合适,而且不用损失防御、伪装能力。

可惜没有好的材料,能量采集暂时是用鞘翅内侧的热搜集区进行,屁屁对着火堆,能搜集一些能量,然而因为要把鞘翅立着,翅膀有变形的可能。

通讯链方面,不是独角仙到小蜜蜂的通讯这种,而是在地下环境里,如何把信号传到外面并最终接入地面情报系统。

项目试验场就是新岛的地下溶洞群。

这个项目很难弄,独角仙在地下溶洞里和所有的昆虫一样,顶上和地上都会爬,仅仅是判断自身位置和方向,就需要大量的功能支持,还经常需要别的独角仙帮助。

现在最好的实验成绩,是完成地下三千米的通讯,总计用到十三只实验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