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页

董二颤声道:“赵衙内杀了人,官府不查他?”

奴仆道:“人啥时候没有贵贱之分,老窃贼这种贱命,官府怎会来惊动赵家?这种人死一千个,都顶不上赵三郎一个人。”

董二相信奴仆所言。赵家阿郎和儿子赵匡胤都是禁军大将,这种人就算犯了事,官府查都不敢查的;更何况死的是卑贱而无人过问的人,被害者还事先在赵家偷了东西,有错在先……虽然只是小错,但小人的小错就要送命,原本是常见之事。

没有人能制赵三,至少不会因为一条“贱命”制他们。

旁人又道:“丢城外怕是不太好。城东北卞水河边有片坡地,原本是东京战乱时埋死尸荒谷的乱葬岗,咱们去那里挖个坑,把人给埋了罢。”

有人附和道:“埋了也好,丢在路边总是有人问,说起来不好听。挖个坑埋了谁还过问这死人?”

“也是,幸好有片乱葬岗,不然东京这地到处都有主,连个埋人的地方都没有。”

几个人便将死尸抬上了马车,这马车没有蓬,于是大伙儿又抱来一些升火用的茅草给遮掩在死尸上。一行人赶着马车便从侧面偏门出院子去了。

董二跟着去了一趟,看明白了地方。默默回赵府,说自己肚子疼,要去看郎中,把马厩的活儿让同伴帮忙。然后先回自己住的地方,从墙角边掀开一块地砖,刨开土从地下悄悄拿出一个罐子来。

他一边拿钱一边偷偷抹泪,发现钱竟然不够买一口棺材!顿时愈发心酸。

生为人子,亲爹死了连口棺材都没有,裹张草席赤着脚挖坑就埋了!董二一时间觉得自己活在这世上实在是太丢脸。而且他连哭都不敢哭一声,只能躲到角落里偷偷抹两把泪,不让别人知道。

要是赵府的人知道被赵三害死的老头是董二的爹,董二还能留在赵府么?任何主人都不会把一个心怀“杀父之仇”的奴仆留在家里,直接赶走那是最为仁慈的做法。但让董二迷惑的是:自己为什么还要留在赵府,给杀父仇人干活?

如果没有死了爹这件事,他当然是不愿意离开赵府的,哪怕做一个奴仆也比在外头讨日子强。

董二在墙角蹲了很久,本来想把存的钱拿去买一口棺材,夜里悄悄把爹的尸体挖起来入殓重新下葬。但钱不够,便买不了棺材,他一时间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董二开始回忆他爹生前的事……心里其实对自己的爹评价不高,在老家就爱小偷小摸,人还很懒,让一家人过得很苦,一遇灾荒就没法过,娘都是饿死的。但无论怎样,总算是董二的亲爹。日子过得再苦、吃得再差,对待董二再不好,也是爹把他养大成人的。

而且董二想起来主要是心酸可怜他爹,一天好日子没过,吃糠咽菜活命,苦了一辈子,到头来死得这么惨、带着屈辱被人像扔破烂似的掩埋在乱坟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