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页

郭绍现在还无法完全赞同王朴的观点,因为他一直在关注军事,确实没有太深入地思考理政的理念。

王朴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但无疑相当有见识和思想。郭绍也颇有些赞同其中的说法,至少思考起来还真是那么回事……宋朝统一中国后,有宋一代一度被赞誉为最富庶最文明的时代,特别是都市市民文化兴起,文化特别昌盛;好像真和南唐国失去淮南之前的面貌差不多,于是王朴在信中的说法就似乎很有道理。

郭绍前世大概了解些历史知识,据说宋朝财政收入非常高、大概超过明朝的十倍;但宋朝的经济总量不一定比明朝大。宋代那么高的财政收入之下,如果百姓负担不重似乎说不过去……也许宋朝开国时定下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出发点只是为了防备武将,但事实造成了资源向掌握权力的士大夫偏斜,这是不可避免的情况;有权力的人为什么不为自己争好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之常情罢了。

郭绍想起以前有人说资本家不是慈善家,也许任何人都不是。

他手里拿着王朴的信,忽然觉得人间沧桑。中军行辕内的古朴房屋,雕窗上那褪色的红漆仿佛倾述着人间曾经发生过的和即将发生的千百件事。

要是能治好王朴的病就好了,郭绍忽然十分在意他。

……另外一封信却是陈佳丽的,说得是“沈陈李”商行的一大批货物在南平国被劫的事儿。郭绍在东京时就知道此事,孙大娘一行陈家的人随军,就是顾着他们的财货。

不过陈佳丽再度写信强调,言辞之中急迫的情绪十分明显,想来那批货对他们确实要紧。

郭绍看了一遍信,今天下午正好有时间,便派人去叫孙大娘过来问话。孙大娘便是陈佳丽身边的妇人、应该是陈佳丽最亲信的人,四十多岁的半老徐娘。郭绍好几次去陈家都是孙大娘安排的诸事。

不多时,一个身穿绸缎的妇人走了进来,十分恭敬地屈膝行礼。她便是孙大娘。

孙大娘进屋时,郭绍正站在一张案前,盯着上面的东西看。案上放着一张线条密密麻麻的图,比起一般见到的只画了道路的图却要复杂。

郭绍这时抬起头来,什么寒暄的话都没有,直接问道:“陈夫人被南平国劫留的货物有多少?”

孙大娘急忙说道:“回郭将军的话,有大批蜀锦、丝绸、宝石、灵芝等贵重药材,如果运出蜀国后变卖,价值在二十万贯以上……那些东西不是一家的,沈陈李商帮各东家和一些入伙的商贾也有份;如果拿不回去,很多入伙的人要因此倾家荡产负债累累。夫人本来想亲自随军,后来妾身劝她,自己来也于事无补,这才罢了。”

孙大娘用恳求的语气又道:“这批货物对商行攸关生死,若郭将军能帮忙,想要什么都可以、一定报答郭将军……”

郭绍听得,一时有点误会,以为孙大娘的意思是对她怎么样都可以……当下打量了这妇人。可惜年龄有点大,起码四十多岁了,实在没什么兴趣。

记得古龙曾说,茶只要是热的都不会太难喝,女人只要是年轻的都不会太难看。可面前站的却是一杯凉茶。不过孙大娘其实还有点姿色,看得出来年轻时候应该是个美人;可惜现在皮肤有些松弛,没有了那种生命焕发的感觉,不太对郭绍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