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页

除此之外,水师无法进入下游。也可在江边临时建造船只,但建造战船所需大量柞木、楠木需从陆路调运,靡费巨大;木料不适合,必被江南水军所败。

水陆从上游循江而下,难以急图,正如李处耘奏报所言,沿路重镇极多,单是湖口就难以突破。下游瓜州渡、京口,即南唐国润州(镇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唐国定全力经营,江上水军众多、南岸重镇林立,渡江万分困难。

今李处耘占据池州,东临下游最为重要的渡口采石,只要在此地立足,进取江南就有了豁口。老夫谏言,应立刻全力支持李处耘,重新调整全盘方略。”

郭绍想了好一会儿,说道:“李处耘部陆师主力是龙捷军右厢二万人,另有襄州周军水师、荆南缴获战船、蜀国缴获大小战船三百余艘。水上一时间是没法给予有力增援,攻陷池州后,南唐国肯定封锁湖口……趁池州浮桥未失,先调马步驰援,向池州囤积粮草,以防万一江上不利、李处耘于南岸孤立无援。”

“此法甚好。”王朴沉吟片刻,“目前淮南空虚,精兵齐聚东京,从何处调兵增援?”

郭绍道:“高彦俦的剑南军在寿州……”

“蜀国降兵?”王朴的脸色阴晴不定。

郭绍稍一犹豫,正色道:“我觉得高彦俦此人可靠,况且现在没有精锐的人马能就近增援。”

王朴不置可否。

就在这时,左攸、昝居润等人也来到了大堂,一众人把消息交流了一番。

郭绍拿了一张图,一声不吭地瞧着,脑海中仅靠李处耘的文字描述想象前线的光景。过得一会儿,他拿起笔在池州和九江之间的地方作了个记号,写上“皖口”二字。当下又在分类的卷宗里翻阅,果然查到了里面的记载,枢密院数月前就下令舒州节度使在皖水建造船只……属于那种用料不够规格,王朴口中“必败”的战船。

“咳咳……”郭绍发出一个声音。众人停止议论,纷纷转身过来。

郭绍道:“我认为先期增援不可拖延,可立刻下令剑南军左右二厢都指挥使高彦俦急行南下,听从西路军首领李处耘调遣;分别下令淮南诸镇节度使向池州调粮送兵。

李处耘抓住战机,将战事提前,虽有些仓促,但我们应该临机变通,立刻制定以李处耘部为中心的战略。

第二步,下令舒州节度使率皖水水军从皖口入长江,防备西面湖口南唐军东下,以为阻击和预警的作用。建议李处耘将剑南军调动至西面,作出从陆路攻打湖口的形势,以恐吓湖口守军。

下令襄州节度使为西面都部署,即刻出兵至江陵府渡江,并令房、均、邓、唐、申、随、安、郢调兵调粮增援,攻打武昌节镇;若取武昌,则趋江州(九江),于西面威胁南唐军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