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页

文士皱眉道:“光天化日之下,你一个即将出京的外将,跑到陈公大门口拜访,陈公与你是什么关系?难道不怕人说内外勾结?”

林仁肇纳闷道:“我与陈公同朝为臣,连见面都不能?”

文士叹道:“陈公也说,你这人的短处就是不懂世故。前阵子已经有人弹劾你不听节制擅自回京,如今你要去洪州,又有人说你想献洪州投降周朝廷。你究竟得罪了多少人?”

林仁肇骂道:“娘的,一点小事就记恨在心,这等小人怎么做上官的!”

文士道:“你是闽国降将,本来很多人就看不起你,你还经常出言不逊、毫无恭敬之心,谁也不服……罢了,罢了。陈公知道你来府前,便猜你要说江防的事。陈公让我给你带话,抓紧时间详细写下来,明日一早到刚才咱们见面那个巷口,我来取。”

林仁肇道:“我文才不多……”

“写明白意思就行,又不是让你考状元。”文士没好气地说。

俩人说了没几句话,文士便急着把林仁肇赶下马车了。

林仁肇回到住处,提起笔就又是挠头又是咬笔杆,不知道怎么下笔。当下丢掉毛笔,在院子里溜达了一圈,心里想的倒是很清楚了。

他认为当前的形势,防御最重要的是采石,进攻则以水军切断池州敌军退路为要……南唐国军队的水师是最不吃亏的兵种,反而陆上马步战力不如周军。

东面水军一部分牵制漕渠来的周军,漕渠水道狭浅,周军调兵并不容易;一部分循江而上,与湖口水军两面夹击,切断敌军从池州突破江防的通道。再加固采石等地防备,让池州敌军陷入围合之地……

林仁肇琢磨了许久,总结出自己的见解:先防采石,后防上游,逐次依托重镇城墙、水上优势抵抗。

……

陈乔将林仁肇的方略润色安排,上呈李煜。

但这一份东西只是无数的奏疏之一,李煜面前摆满了案牍。不仅如此,周朝还派了使臣来恐吓他,号称三路八十万大军水陆俱下,灭亡南唐国只在旦夕之间!

其中宣称主力大军数十万已过漕渠,克日就到江宁城下云云。敌军离得最近的一股确实是扬州那边的韩通部水师,李煜也得到了情报,扬州东面的战船连绵数十里,船只荫蔽整个河面;并有大片陆上步骑精兵进入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