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页

王朴一皱眉头,看了左攸一眼:“若幽州在我朝之手,且有强大的进攻实力,辽军主力必驻北面,不然他们的粮道和后路如何办?

河北原野千里,除非辽军可以完全截断幽州南面交通,从外围合围幽州,不然阻止不了我朝补给;袭扰在所难免,战场送粮都会有大量损失,大周军也有骑兵寻机反击,辽军袭扰也同样要冒险。”

左攸听罢长吁一口气,拜道:“下官非有意与王使君争执,不过臣等为君谋划,不敢一知半解。”

王朴淡然道:“老夫了然。”

左攸又故意松了一口气道:“今上善战,或许战阵上的形势比咱们谋划得更好。”

王朴道:“正是,咱们论战,并未权衡两国之主,大周天子比辽国主英明……战场之上瞬息万变,终究还得看上下之心。”

他沉吟片刻又道:“老夫改变主张,也有过诸多权衡。其中最重要的理由,就算万一北伐失利,以陛下之明,情况也不会太糟;辽国此时的光景照样不能把咱们怎样。”

王朴听罢愈发豁然,此时朝廷上下都很信任皇帝,因为按照经验准备皇帝征战就不会败,上下一心岂有不胜之理?

第五百九十五章 一个人的意志

蓄恩殿书房内简洁古朴。中有一张橙黄色的木榻,那颜色却不是上的漆,而是金丝楠本身的颜色。光滑的木面看起来有些陈旧,仿佛磨损严重,却因此在纹理之中泛着好看的流光。

郭绍径直在那张塌上坐了下来,伸手从柔软细腻的黄色袍服里掏出一根木头模型。便是军器监上呈的火绳枪机关。

他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看了一番,大致的构造早已明白了,但他还是沉下心来继续细看。

一个东西,只要耐心下来观察,时间会让人看清楚很多东西。这是郭绍的生活经验。他的手指从机关一头摸上去,脑子里一面捉摸它的传动。

很快郭绍就发现了个问题。扣动扳机,让夹着火绳的一头按下去点燃火药,这个过程是没有问题的……可是火药要将弹丸推出枪管,就有问题了!

气密性。要让火绳准确点燃孔内的火药,孔的开口是很大的;这个模型挖的孔也很大。这么大的孔没气密性,如何产生膛压?!

不久前还叫昝居润去铸造实物试验,就这么个设计,试验一百次都把弹丸打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