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页

观察黄河上的浮桥,是辽国判断周军大规模北上最快捷直接的办法。

辽国此时派斥候深入,显然已经对周军北伐的意图有所警觉;但他们不清楚周军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北伐。

大周朝廷对北伐知情者也只有中枢的十几个人,而且他们只知朝廷已经决定北伐,仍不知具体的时间;此时完全知情的人只有郭绍和王朴……还有符金盏。

有大臣进言派人提前联系高丽和河北汉将的建议被否定。

高丽离东京太远,离幽州也很远,不能直接对幽州之役产生影响;高丽虽然一直对“渤海国旧地”野心勃勃,却进攻能力不足,结盟只有长期战略好处,没有战术益处……最不利的原因是,很容易泄露北伐的大致时间。

联络幽州汉将同理,很容易暴露出北伐迹象。

……元年中秋。东京灯火繁华,佳节酒宴和赏月的景象一如往常。

此时夏季炎热的天气已经过去,越来越凉……等气温到达最冷的时候,便是北伐之时。逐渐变冷的天气,仿佛是时间迫近的信号。

军器监昝居润奏报,新铸第一批龙啸炮已经试验完毕。

新炮与旧炮的构造几乎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大口径抛射石弹的臼炮。唯一的区别是由铸铁材料改成而来青铜,军器监认为这样能让火炮更耐用。

不久后,第一批火绳枪也制造了出来。枪管依旧用青铜铸造;枪机几经改进,改用火绳点火。

只是点火装置有了改进,比明火点引线更方便,但火枪的射程杀伤力与以前没什么区别。所以依旧只装备了神火都,因为实用远不如弓弩。

……九月,东京派遣的使节到达南汉国兴王府(广州),诏令南汉国主进京,被拒绝,使节奏报已被驱逐出南汉国境。

不久后,枢密院设立“兴王府前营军府”,调动官吏组成了从上到下的完善组织……他们此时经手的是与南汉国的使节来往、收集南汉的消息。

以至于东京官场上很多人也猜测,朝廷收复河东后,方略将放在南方,会陆续收复南汉、吴越等地,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事。

但这个“兴王府前营军府”的组织完善,只要一道圣旨,就可以转变为北伐的幕僚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