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页

他大步走出门来,拿袖子狠狠抹了一把眼泪。

俞良步行出府门,一路问人,问开封府招“乡勇”的地方,原来在东京城外。当下便赶着过去。

及至城郊的营前,只见那营寨上挂着一面方旗:忠勇报国之乡亲!

还没走到门口,立刻来了个文吏和几个军士,一问俞良是士子来投军,马上便握住俞良的手腕道:“俞兄弟!今后咱们都是同袍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俞良愕然。

那文吏又带着他进营,嘴皮子没停,“俞兄弟进来就不用见外了,有衣同穿,有饭同吃,什么东西都不用带。咱们先给你安排住处,住下来再登籍造册……”

俞良一下子感觉十分热乎,只觉得这里的人对他特别好!

入营的一路上,只见来往的将士都十分善意地向他招呼。俞良终于忍不住道:“不是,这个……我不会武艺的,你们选兵?”

那文吏笑道:“大帅曹公,最喜读书年轻人和良家子,会不会武艺不要紧,只要人好就行!”他又一副自己人的口气道,“实不相瞒,这阵子招兵挺不好招,非得要自愿、还要青壮良家子。国家正是用人之时……”

俞良脑子一热,抱拳道:“就冲兄弟们看得起在下,敢不报之?”

及至大堂上,一员武将上下打量了一番俞良,也是十分客气,还叫人端板凳上来坐,温言问他的姓名出身等等。

听说俞良是生徒,武将立刻说道:“你要是回家乡,带一些年轻力壮种地的人过来,本将立刻让你做十将!管自己带的人。”

(这乱世刚过,还能读书考功名的人,一般都是家境殷实,在当地有点头脸的人物。)

“十将?”俞良有点疑惑这个军职。

武将侃侃而谈:“咱们乡勇军的十将可不是一般的十将,手下多至三十六人!一队三十战兵,六人火夫,分三火。

有些事儿你还不知,乡勇主要用弓弩火器,战术三段射,因此行伍与禁军十分不同。三队轮流射击,为一都;二都为一团,设校尉;二团为一指挥……一个州征兵一指挥,满编四百七十二人,都是同乡人!”

武将是个指挥使,似乎要招到了人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指挥使,不然是个光杆。他不断劝说道:“愈兄弟虽是生徒,考进士那是万里挑一,可不容易;就算考上了进士,想当官不是还有选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