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页

当着众人的面,郭绍是皇帝,他觉得自己手握的其实是公共权力,不能太顾私情的。他也不明说,只道:“王老节帅对国家的功劳,朕一直都会记在心里。”

他说完这句,便把目光转向王廷训,问王廷训练的什么武艺,读过什么兵书,问的很详细。那王廷训对答如流,口齿清楚,叫郭绍频频点头。

王景没有明说,郭绍也没提起。但是一切都在家常闲话之中。

王景的老脸也露出了欣慰之色。

言语了一番,郭绍又笑道:“此行朕要去灵州,让王廷训随朕一路罢。”

王景高兴道:“能为官家牵马执鞭,是廷训修来的福分,也能跟着官家长长见识哩。”王廷训又跪伏在地,磕头感激。

郭绍忙叫他起来。

……王廷训随驾北上,不多久,又有一些人请旨随驾。

凤翔军、彰义军、通远军、彰武军、保大军五镇节度使带着侍卫来到了行营觐见,请旨作为皇帝西巡的护卫。

这些人都是西北节镇,是大周部署在国境线附近纵深的武力准备,相比内地已经被削了大半权力、精锐抽调殆尽的节度使,这些节镇是有点真正实力的人,在各自的地盘上权力也比较独立。

郭绍准他们随行,沿途朝夕相处,逐渐熟悉。郭绍在此时算是比较好相处的人,因为很多古人在意的礼节细节他不在乎,也比较好说话;加上他也在军中混过十余年,谈起戎马中的事儿,与武将们很谈得来。

君臣相处甚欢,旅途上也没那么乏味了。

此时的制度和规矩不是很细密,武将们与郭绍建立私交,便能增加信任……就好像经常走动来往的亲戚,和不常走动的亲戚相比,情分会完全不同。

……

西巡还没动身时,魏仁浦和卢多逊早先已经安排了很多使者,在朔方找到当地向导,尝试联络诸部落。包括甘州回鹘、阿柴诸部、吐蕃脱思麻各部落、西面党项各部落;还有归义军曹家,以及西域诸部。

当然,这一片地区势力最大的党项李家不会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