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页

王都头挥了一下手,说道:“你们以为是白给的?那沈陈李商会的陈夫人,收了官家的大恩惠。蜀地全境的盐巴熬制、贩卖之权,他们占一半!盐商有多肥,你们是知道的。

说到底,咱们的温衣饱食,不都还是官家给的,不然怎么叫禁军?”

众人恍然大悟,纷纷议论,有人道:“那商人才给咱们送点衣裳,得了那么大好处,应该再送些钱财犒军!”

此时中原王朝的盐铁大多都是官办垄断,非常贵,有时候禁军赏赐里,竟然就有盐巴!世人早已习惯盐巴的昂贵,那是朝廷财政的重要来源。

王都头道:“听说沈陈李商户得到蜀地盐运之权,每年也会给国库交不少钱。不过愿意交税盐运的盐商,遍天下都是!”

“不管如何,这沈陈李商会的人做衣裳着实厚道哩,啧啧,肩巾是丝绢做的。”有人嘀咕道。

这句话倒让将士们十分认同,大伙儿都赞不绝口。以前的戎服,来源不一,大部分是小户人家手工缝制,那百姓妇人的针线活有好有坏,只能叫遮体御寒。但现在的新衣服由专门织造的作坊制作,裁剪、针脚非常精细。

外面是耐磨的厚麻布,有些部位用的是皮革!如肩膀、膀子、手腕、领子下方都拼合了大量皮革,便是盔甲的结合部,用皮代替布垫上,能减少铁甲的硌蹭,舒服了不少。

中间一层是木棉填充的袄子,保暖用的,里衬是胡麻,柔软透气。

大伙儿换上后,便不想再穿旧的不舒服的戎服了。新戎服板整好看,众人相互瞧着,纷纷赞道:“不错!不错!”

皇帝郭绍毕竟是禁军武夫出身,待兄弟们还挺好!上头大将是不是被削了兵权,大伙儿不管,反正而今底层将士们的待遇有增无减,好衣裳好伙食,各种厚待让众人觉得皇帝并未忘记他们……毕竟这时候许多庶民还吃不饱饭。

……此时迎来了大朝,这是郭绍亲征平夏之前最后一次正殿大朝。东京文武数百人在大殿上朝贺。金祥殿外面,还有上千人在开阔地上对着巍峨的大殿行礼,他们是随行大臣进皇城的随从,以及一些小官吏,连皇帝也见不着。

殿上的宦官,外面台基上的文官,同时当众宣读了大许皇帝的诏书。

大致意思是,中原有厚恩于党项人,唐代朝廷便把夏州等丰腴宽广之地划归党项人居住牧耕。但党项各部首领忘恩负义,不尊皇权,勾结敌国,背弃朝廷,日渐成边关之患,便要兴兵问罪。

“……大许皇帝乃上天之子,奉天命而为人主,统宇内四方之民。不尊天理道德者、不义者,王师伐之,替天行道……”

台基上双手捧着诏书的文官,长身而立,声音缓慢而宏朗,仿佛在四面宏伟的城楼宫阙之间回响。那气势口气不容置疑,天授君权,句句都绑架天意,既然皇权是天命,那皇帝的意志就是最基本的公理。皇帝说夏州不义,它就一定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