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学问的珍贵之处

就是这样的书籍,就连皇宫里都没有多少。

这些书籍都很新,宣纸的清香混合着墨香,上面的字是手抄的。一看就知道是王氏日夜赶工之下的产物。

但是,书籍里的内容,却是与市面上流传的书籍大不同。

同样是论语,正文内容不变的情况下,王氏手抄的书籍却比市面上能买到的论语厚了将近三分之一。

只因为其书正文旁边,还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用来注释的小字。

而这些小字,才是最重要的。

张拯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去想办法招揽王氏,还不是为了这些密密麻麻的小字。

王氏靠什么教育族中的子弟,就是靠这些来自族中历代大儒呕心沥血写出来的注释与详解。

同样的书籍,同样的话,每一个大儒,每一个家族的详解和注释都不同。

但是无一例外,不论哪一家用来教育族中弟子的详解。

一定是这一家,或者说这一个文化学派。自千万篇详解中精挑细选出来的。

这些东西,哪怕放到皇宫里,那也是绝顶的宝贝,属于不传之秘的那种。

学问为什么珍贵,就是因为每一样学问,都是耗费了无数代人的心血与精力还有财力才最终得到了一个结果。

试问这样的成果,换成哪一家,愿意轻易的分享出去,让别人无端获利呢。

这两箱子书籍,不到四百本书,却重愈千斤。

张拯一遍翻着手里的书籍,细细的看着上面的详解。

有了这些书,再加上皇宫里的一些珍本,皇家书院文学院的大致框架就能搭起一个大概。

回去再让李二调一些国子监的监生,来帮助自己把这些书籍的详解进行断句。

反正自从报纸普及开来之后,大唐的读书人基本上都已经学会了报纸上常用的标点符号。

若是明天能顺利的再把墨家收入麾下,那么理学院也等于有了起家的本钱。

至于剩下的其他杂七杂八的专业,还需要回到长安和老李纲商量之后再进行细分。

但是最重要的文和理,都已经有眉目了,张拯的心情异常的欣喜。

张拯从来没想过在大唐搞科研,搞工业,毕竟时代的限制摆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