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页

反对的人还是有些犹豫,尹贤瑞则又说道:“这样吧,愿意留下的现在就说话,我可以让他带着本部人马留下来守城。愿意走的可以回去就准备,乘着妖兵还没过来包围和州城,赶紧把我们的粮食装车,带上家眷老小乘早走。”

终于没人再吭声了,尹贤瑞一再追问谁愿留下都无人发声,尹贤瑞也这才宣布了自己的撤退计划,决定用一天时间准备,然后一天之后就带着钱粮老小走人,众将齐声唱诺,坚定不移的接过了尹贤瑞交代的这个艰难任务。

再然后,还是到了第二天着手准备撤退的时候,尹贤瑞才找来了从下游逃回和州借居的陈玉成摊牌,向陈玉成宣布自己的决定,也询问陈玉成是否愿意跟随自己离开?陈玉成一听当然大怒,马上就当场呵斥尹贤瑞的无耻逃跑行径,尹贤瑞却是理直气壮地答道:“成天豫,你的话也说得太难听了吧?谁逃命了?我是受齐天候范运德的邀请,随着他去回援安徽腹地,是去为天国出生入死,为我们天国保住安徽大后方。”

听到这话,陈玉成终于恍然大悟,指着尹贤瑞的鼻子大吼道:“我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原来你故意不揭穿妖兵奸细的身份,还故意帮着他圆谎,就是为了留下这个逃命的借口!把黑锅推到了范运德的身上,你不但对天王和天国将士有个交代,走到了那里,也可以厚着脸皮说是范顺德劝你这么做的!”

“四眼狗,算你聪明,昨天要是叫你揭穿了那个妖兵的身份,老子的事就难办了。”

尹贤瑞心中冷笑,脸上却勃然大怒,咆哮道:“放屁!陈玉成,你少给老子血口喷人!老子跟着天王万岁打江山的时候,你还在童子营里当杂役!也敢来污蔑老子?!”

“我污蔑你?你敢说你不是贪生怕死?你敢说你不是早就想跑?尹贤瑞,你如果还要点脸,还对天国天王有点忠心,就给我留下来死守和州,给我们天京争取时间!”

“老子去救庐州凤阳,就是对天国尽忠心!来人,给我把这个陈玉成赶出去!”

就这样,在吴军根本还没来得及踏足和州境内的情况下,没搭理陈玉成的坚决反对,尹贤瑞坚持带着仍然还有两千多可战之兵的和州太平军撤了,因为时间充足的缘故,尹贤瑞还带着了和州城里所有的粮食和武器,把一座空城甩给了只有几百残兵败将的陈玉成。

尹贤瑞跑路的时候,陈玉成破口大骂,然而尹贤瑞走了之后,仍然是还没等吴军曹炎忠兵团的主力兵临和州城下,陈玉成同样也带着自己的最后几百人战略转进向滁州,下达这条命令的时候,陈玉成还这么解释道:“不是我陈玉成不愿和和州城共存亡,是尹贤瑞那个叛徒带走了所有的粮食武器,守和州我们一没粮食二没弹药,注定只是白白送死,只有先转移到其他地方,留下我们的有用之身,将来我们才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第五百七十二章 慈不掌兵

短短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吴军接连拿下湖口、彭泽、鄱阳、安庆、铜陵、池州、芜湖和太平府等多座沿江重镇,迫使无为和和州的太平军不战而逃,基本歼灭安徽太平军的主力,又顺手牵羊干掉众多捻军和诱降了安徽清军残部,是吴军将士抛头颅撒热血英勇作战的功劳,是吴军将帅战略战术得当的成果,也更是吴军工业化、政治清明和大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度,各种碾压性优势的全面爆发。

如果没有吴军经营多年的大冶工业基地全力生产各种技术先进的武器弹药,吴军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横扫下游沿江重镇无疑就是痴人说梦;如果没有宽厚仁义的对待俘虏政策,铜陵太平军和马玉堂等太平军将领就绝对不会主动放下武器投降;同时如果不是吴超越广积粮缓称王,一直厚颜无耻的打着大清忠良的旗号,政治清明,以翁家兄弟为代表的满清残余势力也绝不会那么容易就接受吴军的劝降,同时以夏夔、吴观礼和谭继洵为代表的封建地主知识分子也绝不会心甘情愿的给吴超越为虎作伥。而如果没有向西方列强学习的各种先进技术,除了大冶工业基地绝不可能如此高效率生产之外,吴军的水师船队也绝不可能横扫江面,成为吴军陆师的坚实厚盾。种种因素缺一不可,那怕少了一样,吴军就绝不可能取得这么辉煌的战绩。

当然了,要想消灭实质上比满清朝廷更加腐朽荒谬的太平天国,吴军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城高壕深的南京坚城远比想象中更难攻破,李秀成亲自率领的江浙太平军主力正在大步向着南京战场赶来,而吴军冯三保兵团的实力不足,曹炎忠兵团又已经疲惫不堪,不得不靠偷奸耍滑的手段拿下无为和和州城。所以要想取得南京决战的胜利,象历史上的湘军一样在南京战场上直接干掉李秀成的主力,吴超越没有任何的选择,只能是继续增兵南京战场。

前文说过,吴超越手里还有精锐兵团可以调动,直属兵团还有一半以上的兵力在九江侯命,黄远龙兵团也还有一半的力量在大冶等着,随时可以奉命出征,二线军队则可以从河南和江西抽调,同时吴超越只要愿意,还随时可以在人口众多的四川境内拉起上万甚至几万的辅助军队东进,担起支援和炮灰的任务,可打之牌极多,根本用不着为无兵可用犯愁。

但是让吴军众文武颇为奇怪的是,在这个前线极需增兵补强战力的关键时刻,一向杀伐果断的吴超越却一反常态的有些踌躇犹豫,不但一口答应了曹炎忠兵团就地休整的请求,没有催着曹炎忠赶紧东进增援冯三保,还连第三路东征军的集结时限都没有拿定主意,始终没有明文要求各路援军在何时之前赶到九江侯命,导致吴军的第三路东征军团迟迟没有成形,更别说是迅速挥师东进,及时投入与太平军南京大决战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