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蓟镇、辽镇改革完毕,人口、土地彻底被崇祯掌握,老百姓和崇祯之间没有中间商。

所谓的中间商,指的就是小吏、官员、乡绅。

朝廷征收辽饷,一个百姓征收十文钱,然后到了底下小吏征税的时候,一个百姓就要征收一百文钱。

而到了朝廷手里的十文钱,花出去的时候,吏部先漂没两文钱,到了底层士兵的手中,可能就只剩下一文钱了。

正是这些中间商的存在,才使得体量那么大的大明,却打不过短小精悍的后金,虽然大明人口土地众多,可耐不住中间商多啊!

老百姓出了一百份力,却只有一份力真正的落到实处,其余的九十九份,都落到了中间商的口袋里。

而后金处在初兴之时,正是最为团结,最为公平的时候,一百份力量至少有八十份落到了实处。

如果将大明的土地、人口都除以一百,再去和零点八倍的后金比较,便会发现,大明的优势其实一点都不大。

崇祯四年秋,御前比武大会结束后,崇祯终于挪窝了,不过还是没有回北京城,他前往了大同,重复在蓟镇、辽镇做过的事情。

崇祯六年秋,崇祯终于回到了北京,但还是不住皇宫。改革开始向整个北直隶蔓延而去,而有了之前的四年时间,也储备了足够多的基层官吏。

有着这些基层官吏,虽然偶有波澜,但是大体上还是很平稳的。

崇祯十二年,北方改革完毕,崇祯率领房奴勇士二十万,勇士候选四十万,官吏十万,宗室子弟百万,流民数百万南下南京。

目的也很简单,讨饭去了!

讨饭是老祖宗朱重八传下来的手艺,开局一只碗,装备全靠打,可最终竟然成了天子,这不是什么坑钱游戏,而是真正发生的事情。

所以崇祯皇帝觉的,自己应该继承老祖宗这个伟大的习惯,所以他就带着数百万人来到南方讨饭了。

用南方人为官吏,开展改革,让他们割自己的肉想想也知道肯定麻烦多多,可是让北方这些生活困难的流民,去割南方小地主的肉,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

你是当世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