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我想要建立一个武道大明。木森太上已经证明了,大宋这个概念本身比赵匡胤还要强大。虽然他没有改名换姓,可是获得的来自于冥冥之中的帮助却一点也不少。”

“大宋的核心是那群文人,以文驭武必不可少,那炳哥你觉的大明的核心是什么?”扶苏问道。

哪怕是再怎么财大气粗的投资者,投资之前也得问几个问题啊。

“气节!读完历代史书之后,大明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无耻文官也不是没用的勋贵,而是皇室甚至是整个大明的气节!”

“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和外族和亲,也没有像唐朝那样外嫁公主,把草原人、突厥人、东瀛人都当做大唐人看待,无私的送给外族各种先进技术、工匠。”

说到这里,彭炳组织了一下语言:“怎么说呢,不同的朝代对待外族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大唐算是一视同仁,无论出身只要愿意给大唐效力即可,当然了,这只是表面,实际上只要不是世家出身,中原百姓和外族百姓在大唐的统治者眼里,没啥太大区别。”

无论是中原还是外族人,只要不是世家子,那么世家子就不会把你当人看,都不把你当人看了,谁还在乎你的出身?

“而大明在我看来,在对待外族方面,就像是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者。民族主义者好吗?我觉得其实是很好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些连本民族都讨厌都看不起的,能有多大成就?”

“虽然有人认为,我这种观点过于狭隘,不利于帝国在虚空中和其他势力交流,但在我看来,除了秦人之外其他的都死光了才是最好的!”

说到这里,彭炳就看向了扶苏,盯着扶苏看,似乎在等待扶苏的回答,扶苏能怎么办?

实话实说,我觉得你说的蛮有道理的?

这种话心里想想可以,绝对绝对不能说出口!普通百姓这么说没问题,但是任何一个官员,都不应该在公共场合这么说,而帝国的太子,更是不可能赞同这种观点。

如果扶苏不是太子,只是某个皇子,那么他这么说没问题,但谁让他就是太子呢,还是帝国唯一的太子。

至于用话术蒙骗过去,也没必要。彭炳怎么说都是熟人、朋友,大家都认识好几十万年了,又不是普通的酒肉朋友。

所以扶苏只能保持微笑,继续笑呵呵的看着彭炳,一言不发。他相信,如果彭炳还拿他当朋友,一定可以理解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