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页

稷下学宫很大,足足有方圆数十里,其内廊坊蔓延,各抱地势,勾心斗角,一座座凉亭、石碑上,雕刻着一篇篇儒家的文章。

凡是天下间寒门学子,只要入稷下学宫读书,都可免费吃喝,只要在稷下学宫苦苦钻研学问便可。

稷下学宫,汇聚了儒门三万学子,还有那无数被孔丘收取而来的流浪孩童,择取资质出众者,收入稷下学宫。

整个稷下学宫,遥遥望去浩然正气冲霄而起,上插九霄,下镇黄泉。方圆数百里尽数为浩然正气笼罩,那山间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沙一粒,俱都被浩然正气洗练,沾染了浩然的气机。

方圆百里,不容道法!舍我浩然,不二法门。

读书声郎朗入耳,有孩童整齐划一的读书声,还有无数儒生汇聚一处,争论大道切磋儒家经典。

而这一切,都是全靠那无数的黄白之物。

一车车白纸,就像是蚂蚁搬,络绎不绝的运送入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内有寒门士子专门将白纸裁剪成册,然后装订好。在运送下去,又有寒门士子在那白册上抄录书籍,待到抄录好后,堆积在一处,在用马车运走,贩卖于九州各地。

这是一条产业链!

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孔圣人手段不错,我那日不过是和他说了句以工代赈,他竟然想出这个方法!也算是给在稷下学宫的寒门学子一个体面!”虞七知道,儒家的真正根基,还要全都在这寒门士子、还有那数万孩童的身上。

孔丘身为圣人,亲自为那孩童启蒙,传授文字。

寒门士子手抄书卷,不但能锻炼笔力,还能温故而知新,在抄录过程中有所收获。然后抄录完的书册,还能运送出去卖钱。

不管在那个世界,知识都是无价的。

尽管白纸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学习文字的代价,但一本书籍依旧是数两银子,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

不过虞七相信,这个世界的书籍,终有一日会饱和,到那时书籍价钱自然会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