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页

盛大的庆典一直持续了整整两天的时间,官方的庆典虽然结束,民间的余韵却是方兴未艾。

今次斩首之羯胡,俱都悬首大桁,而大桁周遭也不再严禁小民靠近。一时间都内民众乘船游赏蔚然成风,不曾见过羯奴模样的吴人要去开开眼界,而受羯奴兵害而背井离乡的侨人们则多备弹弓铁丸,远射奴首以作泄愤!

位于秦淮河南岸的摘星楼附近,近来也是游人云集。每逢都中有大事发生,摘星楼这里总会有奇趣别致又壮观美妙的举动,这已经成了都内一个传统。

虽然已经得知沈侯今次并未归都,但民众们还是多有期待,只可惜摘星楼仍是门户紧闭,这让欢庆气氛都显得不够热烈,让人颇感怅然若失。

沈哲子没有随师归来,不独民众们感到遗憾,台城内也是不乏怨声。

久不临朝的皇太后,自从捷报归都后便又频频出现在朝会上,每一次的临朝,必定要提及的一个话题便是催促台臣们尽快落实具体的封赏问题。早先犒飨军士的军号拔升并不算是具体的封赏,而更加具体的名爵和职事则要更谨慎得多。

今日的朝会,一些琐事议定后,皇太后又惯例开口了:“江北之首胜,绝非复土辟疆而已。国运久疲,因此而有大振姿态。诸公临朝日久,俱为国之肱骨,所见应是较之妇人远为深刻。来日之议封,这一点也要深虑在内。”

“豫州所任,本是母宗厚用,殊荣倍享,获功也是应当。然则中郎将华龄少年,望宗嫡长,却因国务而承大任,别父母,远乡亲,妻室久离,知交难见,苦心劳形。闻者无不愧叹,国之大用,何以独迫少年?冠带之家,倍享国恩者,岂独此一家?幸在才大可恃,大功驰名南北。诸公暇时归府,自视子侪,能否安之无愧?”

内侍传完这一番话后,皇太后便起身退殿,留下一群台臣们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

皇太后这是在为她家女婿鸣不平,讲到出身,人家驸马出身吴中豪富之家,生来便享用不尽。讲到才能,屡建功业,名驰南北。就算是这样,人家还不辞国任待在江北久战之险地废土。

再瞧瞧你们这群台辅,同样也是倍享国恩的门户人家,门户中那些豚儿犬子哪一点又能比得上驸马?回家看一看你们那些赖在庭门里荣养享福的儿辈们,你们就没有感觉到一丝羞愧?

皇太后人虽然走了,但却撂下这一番让人无地自容的话,虽然表面上还是在鸣不平,但实际上何尝不是因为台内迟迟不拿出一个封赏方案来而倍感不满!

且不说台内诸公各自感想如何,反正今次朝会之后,都内这些权门家子弟可谓遭了殃。以往便谨慎自持的还倒罢了,不过再得几句勉励表扬。但那些浪荡惯了的,一个个被拉回家里倍受训斥打骂,禁足家中,不敢出门招摇过市。

第0651章 载誉而归

乌衣巷因为权贵云集,难作拆迁,所以格局变化倒是不大。不过这里也已经被高高的坊墙围起,看起来与整个建康城坊市井然有序的格局颇为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