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页

庾冰听到这话,挣扎渐弱,这会儿下方向上蔓延的烟气也通过地板缝隙涌入上来,庾冰以袖掩面,蜷缩泣号起来。

这方阁楼着火,很快便引起了建平园中其他人的注意,各方兵卒涌过来将此方团团围住,而何充等台臣们也问询赶来,待知庾氏兄弟俱在楼上后,一时间也是大惊失色,忙不迭指挥人扑灭火势。然而干柴油膏火势迅猛,一时间又怎么能扑灭。

趁着火势还未彻底蔓延上来,庾翼行至可以望见一众台臣们的窗口处,向下高声喊道:“我兄弟久承国恩,此前临危受命入拱此中,但却未能全于职使,更累及皇太后陛下忧困而终。庸才微力,重罪难辞,更不敢再留丝毫残骸见笑此世!死志久存,只因未见君王归安,不敢轻言辞世,自此君王所在敬付诸公,我兄弟死而无憾。抱薪燃膏,我自为之,还望诸公勿因此涉问园中走卒……”

火势越来越凶猛,就连庾翼所站立的那一处窗口都被猛火彻底吞没,不久后轰然一声,整座楼阁彻底倒塌!

第1118章 尤甚虎毒

覆舟山上的军营中,由于相当一部分宿卫将士已经转移入都,所以也变得有些冷清。眼下在这里只留下了千人出头的基本防卫力量,还有就是诸葛甝等涉嫌此前搅惑民情的一批犯事人员。

诸葛恢归都后,也并没有选择返回台城,仅仅只是派两个儿子并一些从属于他的台臣们率领宿卫将淮南王送回台城,对于台城几次请他返回主持局面并来自各方的求肯,俱都不作回应。

之所以作此缄默姿态,半是茫然半是愧疚。茫然在于面对当下的局面,他也不知该要怎么做,不知该从哪里入手收拾残局。愧疚则在于,局面败坏成这样一个模样,无论在公在私,他都难辞其咎。

国事以论,时局动荡不安,甚至就连皇太后都死在了这场动乱中,他们这些台辅言之首恶都不为过。

乡情以论,琅琊乡乱虽然起于王允之的煽动,但中途诸葛恢接手过来,也没能给乡人们争取到一个好局面,他离去未久,那些乡勇便暴乱起来,最终在大业关外遭遇来自吴郡的义勇乡曲,几乎被全歼。顾此失彼,非但没能保全乡众,而且还连累刘超被那些暴怒乡人凌辱致死,每每思及于此,诸葛恢便愧疚得不能自已。

而在家事方面则更是不堪提及,庭门生出劣子,非但无益家门与社稷,更是直接促成了都内形势的全面恶化与崩溃。

至今还留在覆舟山,甚至可以说是胆怯,不敢面对朝野诸多时流,更不敢深思时人将会予他何等激烈的抨议。

这一日是何充等人前往建平园、奉迎皇帝归苑的日子,而沈充也在一众乡徒并时流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往都内而来。皇帝归苑之后,便意味着所谓的明堂正诏随时可以发往江北,换言之沈维周南来的日期也不远了。

江东一场喧闹,如今思来就如同一场噩梦,各方奋不顾身投入其中,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互相掣肘牵绊,既没有获取到自己想要的利益,也没能完成将江北势力强阻在外的最重要目标。

何苦呢……

“主公,阿郎已经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