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页

朝堂之上许多人都开始讨论陈旭的这个匪夷所思的方法来,而且都是当朝重臣,见识自然不低,因此讨论的都是其中一些原则性的问题。

“陛下,臣赞同清河侯的方法!”左相李斯站起来说。

“臣附议~”右相冯去疾也站起来。

“臣等附议!”一大票李斯和冯去疾的粉丝都站起来顶贴。

秦始皇也点点头:“朕也认为清河侯此策的确是最好的方法,只不过如同诸位爱卿所言,其中还有许多细节要仔细商讨,此事既然是清河侯提议,还请说说该如何具体推行和实施!”

“好!”陈旭行礼之后沉思片刻,“陛下,臣是如此打算的,先将炼铁炉、铸造炉、兵器、马鞍、马蹄铁等规格全都用图纸设计印制成册,然后安排人送往附近的内史、河东、上党、三川、南阳、汉中诸郡,让当地郡守召集所属郡县之中实力雄厚之商贾进行通传。因为眼下大秦几乎所有的铜铁商贾都在南阳郡,因此炼制钢铁以南阳商贾为主,可以鼓励他们去煤铁产地选择人烟稀少的荒地筹建炼铁工坊,让当地官吏密切配合勿得阻挠,每炼制一炉合格的钢铁浇筑成合格的钢坯,朝廷按照每斤五钱的价格收购,当然检测合格的他们也可以直接出售给其他打造武器和马具的商贾,至于价格可以由商贾自由协商,制作好的武器按照制式不同和打造的难易程度,分别制定不同的收购价格,这个价格要让商贾有利可图,比如一把马刀,用铁八斤,购买钢铁要四十钱,但打造出来一个工匠需要一天,而打磨安装刀柄刀鞘等过程需要两天,这其中设计到许多环节和过程,但我们都可以不用去管,朝廷最后用五百钱收购这把马刀,期中的利益分配和材料购置均由不同的商贾去协商完成,我们只收购合格的成品,不合格的不要,马鞍、马镫和马蹄铁等马具也一样,按照难易程度制定收购价格,我们只看结果不问过程……”陈旭将想到的一些细节慢慢说了出来,花了约莫十多分钟,整个朝议大殿上寂静无比,所有人都听的脸色动容。

“清河侯,如若所有商贾都觉得其中一样有厚利可图,全部都去做同样的事情,岂不是最后无法完成任务?”一个大夫站起来问。

“不会!俗话说术业有专攻,精通冶炼的商人熟悉采矿和冶炼,绝对不会去制作马鞍,因为他根本就不懂皮料的采购、处理、制作等过程,他何必放弃自己的长处而追本逐末偏偏去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情,比如大人您学的儒家理论,难道会想去和墨家的游侠比斗武术?”陈旭摇头笑着说。

呃,这个大夫愣了一下摇摇头,微微有些脸红的说:“清河侯说的是,扬长避短才是明智之举。”

第358章 约法三章

“不错,商人虽然逐利,但却也是最为聪明的一群人,皮货商绝对不会去冶炼钢铁,木器商人也不会舍弃自己的长处去打造马掌,所有商贾都有自己熟悉的行业,他们只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去尽量抢占更多的份额,炼铁的炼铁,打造的打造,做马鞍,做刀鞘甚至做刀柄枪柄这些东西,只要其中的利益足够分配,他们很快就会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最后共同完成一件成品,而朝廷的任务就是用钱粮去收购这些合格的装备,优胜劣汰之下,那些制作粗糙不合乎规制的商贾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陈旭大声说。

“但如清河侯刚才所说,一把马刀就需要五百钱,再加上马鞍、马镫、马蹄铁等全部装备,一个马卒至少需要千钱不止,一万马卒就至少需要千万钱,折算成粮食就是整整二百五十万石,这……这是不是太多了点儿?”治粟内史高腾站出来说。

“呵呵,高内史还说少了,我已经核算过了,一整套装备下来应该不能低于一千五百钱,不然商贾和工匠在其中的获利就不够,就没有足够的热情去做,但既然是打仗,怎么会不消耗粮食和金钱,这一万新式马卒装备出来,足以当以前十万正规马卒,而如果是以前十万马卒去打仗,就按三个月计算,高内史可曾计算过要消耗多少粮草,要动用多少民夫和牲畜运送粮草?”

高腾愣了许久嘴巴张了几下没开口,因为这个问题有些突然,他一下子计算不出来。

“此事我可以替高内史回答!”一个虚发花白的大臣站了出来,“五年前李信将军率领二十万大军攻楚,其中马卒两万,战车两千乘,共计征召民夫二十万运送粮草军械,还有刑徒八万,征调牛马七万头,车四千辆,日耗粮食二万石,草料三十万斤,伐楚之战历时五个月,共计消耗粮食三百万石,草料无法计算,伐楚失败军卒伤亡十万余,逃散数万,李信将军归来之时只剩下不到三万兵马,由此大概可以猜出,如果是十万马卒,三个月的消耗比之伐楚只多不少!”

坐在椅子上的李信面红耳赤的站起来拱手:“臣羞愧!陛下,如若此次征讨匈奴,想请陛下再次给臣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某一定替陛下扫平河南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