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页

粮食产量提高,老百姓手中的余粮自然也会提高,加上没有战争的影响,老百姓就可以安心耕织务农,只要按照这个情形继续两三年下来,整个南阳百姓的生活都将大为改观。

“除开要继续鼓励种田之外,还要放开管制鼓励百姓寻找更多挣钱的机会,对于普通百姓经商和买卖不要管的太严格,要大胆允许他们售卖自己种植或者制作的物品,特别是农民和工匠,你们看看清河镇,前年我当里典的时候这里还是穷乡僻壤,乡民们吃不饱穿不暖,但这才过去两年基本上就已经丰衣足食。眼下大秦再无战事,和平时期就要大力发展民生产业,要让百姓吃喝不愁,这才是父母官应该做的事情。”

“如今东方道正在筹备修建,那里还需要大量的人手,你们也要鼓励农民趁着农闲的时光去工地上务工,一个月两个月下来都能挣数十上百钱,有了这些收入,他们才能够置办更多的工具购买更多的生活物品,东方道总共投入近四万万钱,而我南阳与东方道的工地如此近,必须抓住这个机会让百姓从中获利,而百姓赚回来的钱终究都会在我南阳郡内消费,以内需论的理论而言,这就是促进我南阳快速发展的一个契机。”

“还有,眼下各地的水泥厂都在大规模修建,你们作为南阳郡的主官,也要尽全力帮助获得授权的商贾开办水泥厂,如果有可能,也可以和报纸上登载的东方道修建方法一样,组织境内有实力的商贾开始策划把境内的一些主道干道修建成水泥马路,随着四轮马车的快速推广,平坦的道路将会大大加快货物的运输和出行的便捷,治下的百姓吃不饱穿不暖,那就是为官者的耻辱,现在已经不是诸侯混战之时,我们眼下已经没有了敌人,所有人都需要转换思考方式,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国家建设上来,修建道路,修建水渠,开办工厂,就像清河镇一样,把制造的物品售买到全国各地,这样就会赚回大量的钱财,百姓手里有了足够的钱,才会慢慢富裕起来……”

针对南阳的一群官员,陈旭直言不讳的说出自己的意见。

第694章 基层改革

陈旭如今正在和李斯打擂台,要扭转大秦不注重民生发展的这种状况,就必须去影响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推广自己的理念。

如今随着大秦都市报不断的宣扬自己的各种变革和理念,咸阳朝堂之上的政策也很快就会流传到民间,在报纸的不断推波助澜之下,许多人的观念也在跟着变化,特别是全国的商贾如今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已经把大秦的这个冬天燃烧的通红,几乎每个郡都已经开始筹备和修建水泥厂,而商贾自古就会畜养一批闲士不断的为他们筹谋划策和摇旗呐喊,而这些近乎于后世大v的各地名士,也大多都是当地官员的座上嘉宾,这是不同阶层的一种利益联系,时刻都在互相影响。

除开苦哈哈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工匠和贩夫走卒之外,商人、官员、士族实际上一直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影响商人,影响普通士族,再去影响基层官员,在这个皇权不下乡,政令一出咸阳都开始变味的时代,实际上基层的官员才是最终左右大秦走向的最重要的力量。

而在历史上的大秦,最初造反的是农民,但推动大秦倒塌的却是各地的官吏,很多郡县的官吏一听说陈胜吴广反了,很快也就都跟着反了,整个大秦就没有几次像样的抵抗,而刘邦项羽造反,最开始就是两个地方的主官提出来的,不过都被杀死取而代之了。

实际上整个大秦,都是被秦始皇的光环压制住了。

不仅民心不稳,官心也不稳,加上无论平民百姓还是商贾豪强,甚至是皇族士族都无法得到应有的地位,都很盲目和躁动,突然就从诸侯制度过渡到郡县制度,不光满朝文武公卿不适应,基层官员更不适应,实际上在皇权统治下,单一的郡县制度太超前了,远远超越了这个时代皇帝的掌控力度和百姓所能接受的地步。

郡县制,需要非常完备的垂直管理的政治体系,但大秦没有。

李斯建议采用郡县制,配套改革三公九卿制度为太尉、丞相和御史大夫三位上卿,分别统属军事、政事和监察,这个改革的确具有超越时代的前瞻性,但改革的却只是顶层,目光还是聚集在咸阳的朝堂之上,聚集在皇帝身边,而下面的郡县虽然也有朝堂直派的郡守郡尉和监御史,但因为通讯不畅和官员的选拔没有一个合理的制度,导致下面的郡县几乎就是野政模式,除开收税和徭役之外,郡县官员几乎可以什么都不用干,因为他们的升迁和政绩无关,所以他们无所谓发展民生,在完成朝堂分派的任务之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当地的贵族士绅们饮酒作乐消磨时间,甚至其中许多人也养一群方道术士研究长生不老。

因此整个大秦除开咸阳一群还算忠于秦始皇的勋贵之外,实际上朝堂对郡县的掌控和统治都非常脆弱,如果这种格局无法改变,大秦迟早都会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