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2页

而且就像江璞所说,这封奏书出现的时机很微妙,正好是通武侯征服岭南的最后节骨眼儿上,胜利的曙光已经近在眼前,而且陈旭还联想到当时王翦病重,有家仆去皇宫请求将王贲调回来,不过皇帝没有同意而已。

也就是说有人在暗中授意用这封奏书试探陈旭的态度,同时也是试探皇帝的态度,如果当时陈旭在朝堂之上把这封奏书呈报皇帝,那么这件事就会由暗变明,不管皇帝如何处置调查,都会让人觉得陈旭是在刻意针对王氏,而王贲正在岭南打仗,王离正在镇守北方,加之当时王翦也生命岌岌可危,挑明这件事之后只有两个可能,一是皇帝要求彻底调查,二是敷衍解决,按照当时的情况看来,皇帝最后敷衍解决的可能性占九成,毕竟只是死伤数百个赵地平民而已,和王氏这种大秦的中流砥柱来说完全无法相提并论,一旦敷衍解决,那么王离便彻底从这件事中摆脱出来,再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而陈旭在此事中得不到皇帝的支持,也必然会损失一些声望,让民间看到皇帝和清河侯之间的关系已经出现了细微的裂痕,皇帝对清河侯不再是言听计从。

第1111章 彻底融为一体

一壶茶喝到冰凉,江璞说完自己该说的之后也起身告辞回去上差,而陈旭则坐在房间里足足半个时辰之后才回清河侯府。

这件事的幕后推手,极大可能就是王翦。

他在用王氏一家的功劳和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来打消皇帝对雁门关之事的调查。

因为满朝文武包括皇帝,王翦唯一看不清的人就是陈旭,他想在自己临死前让此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可惜的是陈旭并没有把那封奏书拿出来,而是自己偷偷的安排人前去雁门关打听情况。

王翦的安排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由此猜到陈旭可能不会就此罢手,因此在临死前才会请求陈旭将来对王离手下留情。

“老子果然还是太小白了啊,临死前还要摆我一道!”

回到侯府,陈旭把自己关在书房之中,翻看着自己整理的军队改革计划,心中有无数头二哈在狂奔乱跳。

眼下雁门关的事经过江璞的解释和他自己不断的分析之后,发现眼下自己有点儿前后为难,继续调查下去,即便是查清楚了,如果得不到皇帝的支持,那么只会得罪一大群人而没有丝毫的效果,但如果不去查,陈旭又觉得和自己的理念不符合,如果让事情继续发展下去,谁也不敢保证愤怒的赵地人会不会起兵造反,如果真的发展到那一步,必然又会是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百姓家破人亡,死伤不计其数。

因为这件事和项氏造反不一样。

项氏是主动造反,在民间的支持力度并不够,但即便如此,短短月余还是召集了上万匪徒席卷三郡十余县,数十万人受到牵连,死伤无计其数。

而如果赵地的民众发生暴乱,这属于一种积累已久的仇恨怒火,而李牧在赵地民间的影响力几乎就是和神一样的存在,一旦点燃火星,必然呈燎原之势,整个旧赵范围内都可能会风起云涌起兵反抗,波及的范围绝对要比项氏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