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0页

她知道这里绝对不是陈旭所说的澳洲。

因为澳洲还在更加靠南方的茫茫大海之中,这里虽然已经不是大秦或者越族人的地盘,但这里的土著无论说话的口音还是相貌,都和越族几乎没有区别。

而且从陈旭送给她的简易地图上看,这个地方依旧和大秦非常近,她们两个月能到,其他船队两个月也能到,大秦的舰队同样两个月也能到,在这里建国,照样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在公孙北雁和盖聂的压制下,船队继续起航,沿着马来半岛海岸一路往南,半个月之后到达了后世的新加坡,也就是马六甲海峡附近。

在这里,船队再次爆发出了第二次争吵。

一些投靠而来的前六国贵族认为继续航行前途莫测,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极其适合农耕畜牧,加之海中岛屿连绵四面都是茫茫大海,完全是一个建国的最好位置,无论是生产生活还是进退防守,都可以做到得心应手,比之瀛洲要安全百倍。

这一番争吵也的确动摇了公孙北雁的心。

主要是连续几个月大海颠簸航行,所有人都快坚持不住了。

船队的大部分船员都没有经过良好的专业训练。

而且只有简单的地图和指南针,还有一副花费巨资弄来的望远镜,这些简陋的条件和装备不足以支撑未来复杂的海域情况。

再加上生病的人越来越多,最近几天有死亡了好几个人,整个船队都笼罩在一股惊恐和哀伤之中。

还有就是已经有几艘船体船帆受损,也的确需要停下来修整才行。

于是公孙北雁和陈馀张耳等一群核心人员商议过后,决定暂时在此处停留驻扎,同时派出海船往西往东往南各处进行搜寻探索,绘制海图探查矿藏物产等,以为后面的去向做好准备。

新加坡和印尼隔海相望,最近的地方也不过二三十公里,几乎和雷州半岛与海南岛的距离差不多,天气晴好肉眼就能看的清楚。

于是船队停靠驻扎在马来半岛最南端之后,公孙北雁一边安排随行的瀛洲土著和墨徒方士用布匹瓷器玻璃等小礼物与当地土著进行交易,换取当地珍贵的珍珠珊瑚象牙等贵重物品,同时也四面搜寻抓捕土著帮她们修建房屋开垦农田,很快便站稳脚跟之后便竖起大魏旗帜,恢复在瀛洲的王朝制度,并且仿照大秦建立了三省六部等各种朝廷衙门,每日上朝下朝安排农耕,搜捕俘虏,蓄养牲畜,捕捞海鱼等。

而在随行而来的工匠和墨徒的帮助下,很快陶器坊、木器坊和铁器坊等简单的工厂也筹建起来,利用从大秦购买来的钢条铁锭和煤石,就地打造兵器和各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