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页

袁珙停顿稍许,见燕王没吭声的意思,便又道:“因王爷乃大明太祖之子,与朝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现在皇帝最怕官军大将带兵投降。官军虽有去年之大败,但彼此强弱高下仍无改变,又有大宁诸军前车之鉴,今上忧心者,非战不利、是不战降!”

就在这时,姚广孝开口道:“此乃大好时机,王爷若能再胜李景隆,则大事有望矣!”

朱高煦没有吭声,他在燕王面前一向慎言慎行。这怪不得燕王,若非朱高煦知道自己的下场,此时仗着燕王的信任,恐怕就不是这般表现了。

燕王终于开口道:“本王等着李景隆来,他不服气,便让服气为止!”

众将听罢士气大振,大伙儿纷纷抱拳道:“王爷英明神武,必能旗开得胜!”

第六十八章 很重

该来的总是会来。建文二年四月,大明朝廷经过几个月的部署,终于完成了新一轮的兵力聚集。

去年惨败的李景隆,重新拥有了大军六十万!

朝廷从全国各地调兵,连数千里外的云南兵也到了,由陆凉卫指挥使滕聚统率,归于李景隆麾下。另有郭英、吴杰等勋贵率军在真定、河间一带,皆归李景隆麾下。

谁也无法真正说清楚,为什么李景隆又统兵了!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正如去年李景隆从几个人选中胜出一样,今年朝中肯定又经过了一番复杂的博弈,其过程、外人难以揣度。

燕师诸大将在王府议事,消息确定官军统帅仍是李景隆时,基于去年李景隆的表现,众将无不振奋!

然而朱高煦听说瞿能、平安、盛庸等又在列将之中,心里却不像诸将那般轻松……朱高煦亲身经历和那几个人交手,没有一次不感觉非常吃力!他每次都靠运气脱险,这回运气还会那么好?

几次被围困时的窘迫无望,他至今仍有心理阴影;朱高煦只希望,自己别再被安排打前锋。

大殿上笑声十分豪放,朱高煦强行跟着大笑,简直笑得比哭还难受。

一场为别人卖命的战争,胜利果实都是别人的……他能笑得出来才怪!但是,如果他怠战,万一比历史上高阳王起到的作用更小、马上就可能跟着翻船;卖命至少还能多活一些年头。

……不管怀着怎样的心情,朱高煦重新穿上了那身重达五十斤的三层甲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