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页

盛庸忙小声道:“魏国公确有见识,地位高、又忠心。我与他交好时,还没削藩哩,只不过以前就相互看得顺眼,这才有了交情。我没求魏国公举荐,知道他举荐我后,已是晚矣!”

“原来如此。”铁铉点点头,若有所思。

过了一会儿,铁铉又道:“不过无论如何,一开始也是轮不到盛兄挂帅的,总得有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好一个大浪淘沙!”盛庸赞道。

铁铉微笑道:“盛兄有将才,此番你定要尽力,只要你守住济南城,我入朝必为盛兄谋!”

说了那么多好话,这句才是最重要的!

“一言为定!”盛庸暗喜。二人遂击掌为约。

盛庸顿时放心下来……铁铉与帝师黄子澄的关系,盛庸早有所闻,这次他与铁铉一起提着脑袋并肩作战,一根粗树枝抱住了,大树还抱不住么?

盛庸在沙场、庙堂经历了许多风浪,一路下来,早就看明白了:若是只知兵法,到头来就会像他这样,只能一次次跟着李景隆那样的人,除了在战场上狂奔逃命,还能干嘛?

识时务者为俊杰也!

若是继续跟着徐辉祖,盛庸感觉自己永无出头之日。他内心里还是很敬重徐辉祖的,然而意气用事没用,谁叫燕逆是徐辉祖的姐夫?

这时盛庸抱拳道:“铁公且坐镇布政司中,尽管放心。济南城有高墙、有那么多兵马,我若守不住,必提头相见。”

铁铉喜道:“好,我早知盛兄能战!”

盛庸要去别处巡视城防,便先与铁铉道别了。

下得城来,盛庸骑马刚走了一会儿,便看见李景隆也骑马迎面而来。李景隆十分不悦地盯着盛庸,大摇大摆地走在正中间。

盛庸笑了笑,让到一边。

“盛庸,你给我等着!”李景隆从旁边走过时,咬牙小声说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