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页

朱高煦马上正色道:“父王乃太祖之子,我乃太祖之孙,咱们父子什么身份,说话岂能当儿戏?父王若不是诚心待你们,怎会叫我冒着性命之危深入虎穴、到京师来见李公与赵将军?”

李景隆听罢看了朱高煦一眼,微微点头。

就在这时,雅间的房门响起两声“笃笃”的敲门声,里面的三个人都闭了嘴,坐在那里等着。果然没一会儿,小二便推开了房门,笑脸道:“现在要小的们上菜了?”

都是说好了的时辰,朱高煦便点点头,又道:“拿一副纸笔来。”

“好嘞!”小二应了一声。

酒菜陆续上齐,要的纸笔也拿上来了。朱高煦等小二、奴婢们出去,便挪开碗筷,将纸笔摆上圆桌,说道:“李公与赵将军切勿隔岸观火,到头来两面不讨好!你只要写一封信交给我,让我回去交差,将来咱们父子必有重谢!”

李景隆想了一会儿,便点头了。

赵辉道:“宝庆公主的事儿,高阳王也要写一张下来。”

朱高煦对赵辉才不管怎么允诺,先答应再说……他太了解燕王了!无论替燕王许诺再多,那都不是事儿!之前燕王还对宁王许诺过,要平分江山呢,比朱高煦的口气大多了。

朱高煦便爽快地答道:“没问题!”

于是他与李景隆各写了一封信,交换到了彼此之手。朱高煦看了一遍,吹干墨迹,小心地折叠起来放进怀里的口袋中,接着说道:“我在此地不便久留,告辞了,二位勿忘今日之约。”

李景隆和赵辉一起站起来执礼道别。

朱高煦又故作镇定地笑道,“订的这桌酒菜,就当作我请二位吃饭,你们慢用。”

他按了一下大帽,快步走出雅间,下楼到柜台上结了钱,再让小二带到马车旁边。朱高煦上了马车,便赶车沿长街而去,去寻找放哨的郑和等人。

这条街酒楼茶馆很多,行人也熙熙攘攘,朱高煦赶车走不快。不过也比走路快一点,而且他个子比普通人高一截,坐在马车前面反而没那么显眼。

他心里有点着急,下午还要见两个人……便是四舅徐增寿、以及徐增寿引荐的都督陈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