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页

战舰两侧的水车轮子飞快地转动着,卷起几团白色的浪花,船只迎风破浪,直趋北方。

徐辉祖眺望远近的无数战船,上面精悍的京营官兵衣甲鲜明,刀枪林立,军容十分雄伟!徐辉祖此时踌躇满志,只觉得这股大明朝廷最后的精兵,在他手里必得如蛟龙入海、猛虎上山!

“他娘的!”徐辉祖望着江面,中气十足地笑骂了一声,“该俺去教训教训那帮叛军了!”

身后的部将忙恭维道:“魏国公一到,燕王定会胆寒。”

徐辉祖“哼”了一声,说道:“俺得先会一会那外甥!”

“魏国公所言者,可是高阳王?”部将问道。

徐辉祖点头道:“俺外甥已成气候,不久前,他四千骑就把徐州大军逼入城中!俺再不披甲上阵,便只好光看这些后辈纵横驰骋了。”

部将沉吟道:“末将听说徐州守将没吃啥大亏哩。”

徐辉祖冷笑了一声,转头说道:“只有朝中那些书生才信!徐州官军拥兵数万,乡勇不下十万,被几千人吓进了城里,还不叫吃亏?

其守将既没有援救沛县,至少应该拖住燕逆一个月,而非一天之后就缩进城里。俺估摸着徐州守将原本也是这么想的,只是吃了哑亏才丧气自保。

守将先是预设伏兵在城外,然后藏骑兵在南边、以步兵背城结阵,诱高煦来攻。欲夹击高煦前锋,先挫燕师锐气。

徐州守将的想法没什么错,布置也很规矩;但他错在不知燕师前锋是高煦!不料高煦先识破了他的伏兵,几乎将伏兵全灭,还冲破了官军大阵。反让官军失了士气,不得不退保城池。”

部将这才惊叹道:“未想高阳王一战,竟有如此多门道。”

徐辉祖目光炯炯有神,情绪激动道:“此战甚是精妙!俺反复推敲过其中过程。高煦不止勇猛,更是非常擅长捕捉战机,时机掌握得精准不差分毫!

他先分兵攻官军伏兵,引援兵来救;等官军援兵一动,正在半路,便侧击其阵。此时阻击延缓了官军增援,使伏兵坚持不住溃逃。然后高煦回师合击伏兵,将官军伏兵聚歼!

俺常言燕王善迂回背击,而今观之,其子高煦用骑兵更加灵活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