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页

两份文书,双方各执一份。分别用汉字、缅文写成,朱高煦当众叫长史府的官员盖上亲王印,亲笔签汉王字样。然后思家使者签押,云南都司、沈家也用印签字。

朱高煦心里明白的:这种文书本身没甚么用,但还是要做一个仪式,当着各方人士的面,以证明此事确实无误地达成了盟约。

朱高煦觉得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条约……土人喜欢白银,现在已得偿所愿,而且他们根本没有技术加工玉石、更没有销路,白得那么多银子有何不可?而朱高煦也喜欢白银,只不过是更多的白银而已……

比如郭薇那对冰糯种玉镯子,大片出翠、几无瑕疵,在后世小百万元是值的;这么算的话,价值白银差不多就有几百上千两了,也许在大明朝卖不了那么多,但那种成色肯定是价值不菲。

第二百六十八章 良辰美景

朱高煦想到了那一对翡翠硬玉手镯、加工得光滑精细,便觉得沈家很能找到一些能工巧匠;若是开矿的事叫沈家来办,恐怕会更容易一些。

他写了信送去沈府,提出由汉王府派遣军士护卫,开矿则由沈徐氏派人负责;并询问她有甚么要求。

次日一早,朱高煦来到书房,从信封里拿出了沈徐氏的回信。他展开一看,几行工整的楷体字映入眼帘。

书写的内容大抵是,沈徐氏门下有个戏子叫李楼先,为沈家出力了不少。李楼先希望能有机会陪侍汉王饮酒,问汉王能不能答应这件事。

朱高煦看完后有些困惑。他知道李楼先这个人,那是梨园的头牌花旦,西平侯那女儿沐蓁很追捧此人。

他回想了一下,去年沈徐氏似乎问过他,是否要叫李楼先来陪侍。朱高煦以为只是沈徐氏想奉承自己,当时随口婉拒了……他倒没想到,原来这事是因为李楼先想见他。

李楼先没有什么企图吧?朱高煦想了想,他对那个戏子几乎不了解,但还是比较相信沈徐氏的;如果那戏子有什么问题,沈徐氏应该不敢引荐。

经营翡翠之事,到目前为止出奇顺利。朱高煦稍作犹豫,便提起笔写道:请沈夫人安排时间。

……约定相见的时间是三天之后。

酉时刚过,朱高煦换了一身寻常的巾袍服,径直坐马车到戏院后面的沈园去了。

池塘边的房子里,侍卫们如同此前一般,分别进了左右的厢房。朱高煦待段雪恨从房门里出来,随即走了进去。段雪恨没跟进来,留在了外面的走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