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页

……永乐四年腊月,张辅率军先行,抵达闷海口。但安南军主动放弃了此地,向南撤退。于是明军一路占领了许多州县和城寨。

朱高煦得到奏报之后,却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战争似乎已近尾声,他也没敢太掉以轻心,想起了自己曾经说过的话:走钢丝绳的人,一般都在最后几步才摔下去。

于是他也率领四川、云南等地的军队离开升龙城,前去增援张辅。

朱高煦见到张辅时,开门见山地说道:“看来还有一场大战。”

不料张辅马上回应道:“末将也在想,最后这一场大战会在哪里。”

俩人见面说了两句话,朱高煦就不想继续解释了……因为张辅似乎和他一个想法。

明军攻陷升龙城之后,胡氏曾调兵向噌江主动进攻,可见其并不甘心放弃整个大江流域。后来安南军没成功,这才立刻撤走了大江北岸重镇平津滩的人马。

胡氏连已经守不住的大江地区也不甘心放弃,发动过一次反击;如今明军进军清化,胡氏岂能就此放弃老巢?

朱高煦又回顾此战初期胡氏用兵的特点:集中兵力于大江防线、特别是多邦城重镇,意图以守代攻进行决战。于是他作出猜测,胡氏目前可能正在调兵遣将,集中兵力于某处工事,等着与明军再次大战!

就在这时,张辅道:“末将已派出斥候,打探南边要津之地,胡氏应该正在通往清化的必经之路上修建工事。”

朱高煦听罢顿时有点惊讶,没想到他与张辅竟产生了心有灵犀之感。

张辅此人用兵沉稳,不骄不躁,快获胜了也没对敌人掉以轻心;他还曾洞察人心,利用黄中走投无路的处境、驱使黄中去死啃多邦城。朱高煦与他几个月打交道下来,直觉此人确实是一员良将!

至于贪功,那并不算是缺点。武将不贪功,商人不图利,那他们为啥要干自己的行当?

朱高煦刚这么一想,张辅便道:“汉王殿下身份尊贵,您可在后面坐镇,末将只需本部人马、克日攻灭胡氏主力!”

朱高煦听罢心里顿时很不高兴,心道:我好心过来增援,你意思是怕我抢了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