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页

就在这时,一个武将开口道:“太祖曾悬赏五十万两白银捉拿陈祖义,而先帝(朱棣)悬赏数百万两,俺们把陈祖义捉回去,圣上会赏多少银两?”

侯显白了他一眼:“咱们的船队是谁出的钱,你还想要赏银?”

武将便悻悻住了口。

侯显看了郑和一眼,不动声色道:“赏钱或许没多少,但郑公公立了大功,回朝给皇爷献份大礼、彰显国威,皇爷必定会嘉奖郑公公。”

郑和若有所思地微微点头,但没怎么附和。

他想的事儿有点多。当年先帝在位时,郑和从未明确表态支持汉王,他只是不想掺和几个皇子争太子的事、而引起先帝的猜忌。但郑和内心肯定是希望汉王能争赢的。

今上不喜阉人,郑和在燕王府、皇宫那么多年,心里很清楚。而赵王身边那黄俨,一向与郑和等人有隙,一旦得势必定会打压郑和。只有汉王,郑和私下里觉得汉王待人不错,很愿意看到他成为皇储。

然而有甚么用?刚才侯显已经暗示,他的意思当然就是回京。连司礼监的太监尚不愿意有所反抗,更别说其他人了。

说白了,无论郑和还是侯显,能做正副二使、掌握权力,全靠皇权撑腰。否则整个船队的文武、不会有一个人看得起他们几个阉人。若是不尊皇权,郑和等三人的权力马上化为乌有!

郑和想到这里,又琢磨刚才侯显的话,也是有几分道理的。新皇登基,正须大功来彰显声威;下西洋不是所有人都支持,但击败陈祖义献俘皇城,肯定算功德一件。

“张皇妃乃皇爷结发妻,又有皇嫡长子,将来必定封皇后。”郑和终于开口道,“咱们几个人回京了,先去张皇妃那里走动走动。”

今上不喜阉人,但张氏并不是。

侯显道:“郑公公言之有理。张皇妃信佛,咱们挑几串稀罕的佛珠献上去。”

王景弘也立刻附和道:“还是郑公公考虑周全。”

那船队上从外邦换来的稀奇宝贝,原本大伙儿是不敢轻易私自拿的,但拿了是给即将封皇后的皇妃,肯定没人说三道四。

郑和遂合掌道:“待船上的用度搬上去了,咱们便即刻扬帆启程,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