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页

成都是大城,城防工事绝非西南山里那些普通州县、卫城所能比拟;况从战术上看,防守本来就比攻城占便宜。

四川布政使郭资虽然是个文官,但对城防颇有心得,他可能现在就在成都。当初高炽坐镇北平,城防上听了许多郭资的建议。郭资只要手里能有两万正规军,再发动一些军余民壮助防,应该就能勉强维持住成都城的城防。

而朱高煦此时的问题、并非能不能攻下成都,却是甚么攻下!时间很重要。朱高煦记住此时心里的这一句话。

薛禄本来在行军时间和路程上,大概就比朱高煦早五天。如果给了薛禄充分的时间,薛禄会不会选择先在雅州灭掉沐晟,然后再掉头去成都?

朱高煦现在军中连像样的重武器也没有,究竟多久能拿下成都?

他有点犹豫,偶尔想来,似乎去雅州反而更稳妥。至少与沐晟联手之后,对薛禄摆开决战,兵力上并不吃亏。可是?

文楼!皇宫那文楼里,那群老油条究竟布置了甚么东西?

……朱高煦尽量去想一些好的方面。比如自己这边猜到了薛禄之目的地,以此争取到了选择的时间。

虽然只有一晚上,但总比战阵之上那些临时的决断、要稳当得多。

这种方略性的东西,决定的时候可以稍微慢一点。不过坏处是一旦决策错了,改变起来也会相当慢,或者根本没法子改变;只能无助地眼睁睁看着、事情往它该去的地方去,一如看着江水东流。

毕竟子弹也要“飞一会儿”,眼睛看得见的、有逻辑道理的任何事,或长或短总会有个演进的过程;事情参与的人越多,演进得越慢……

夜幕已经完全降临了,南园里到处都挂上了灯笼,显得有些奢侈。古色古香的园林建筑,在灯火之下,又有了另一番风情;许多东西着实奇妙,看不清的时候反而更美。

天黑了,不过距离明日五更还早,朱高煦可以再多想想。

官军主帅薛禄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朱高煦完全没有印象,“靖难之役”时,朱高煦打了不少仗,但似乎都巧妙地避开了与薛禄合作的机会。这个人在“靖难之役”时好像立了些战功的,但先帝大封功臣时,薛禄连个侯爵也没捞到;亦不知是何缘故。

不过有些逸闻倒是听过。薛禄与纪纲争抢过一个美人道士,本来是捷足先登的事,他却没争赢纪纲,脑袋还被纪纲打了一瓜差点一命呜呼。这世道就是那么怪,薛禄怎么打仗、怎么立功的,很少有人提起;反而是如此一般有美女掺和的破事,人们津津乐道,很容易就听到了。

朱高煦深吸了一口气,在抽象的世界里,他仿佛穿越成了薛禄,开始品味薛禄被人抢了女人、差点被打死的感受,以及与纪纲争执时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