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页

将士们纷纷侧目观望步行的汉王。朱高煦转头大声道:“本王自己试试,这路究竟能不能走!”

就在这时,骑着马的刘瑛迎面赶来了,刘瑛道:“王爷!请王爷上马,末将步行!”

朱高煦看了他一眼,“你也下马,陪本王走一走。”

刘瑛翻身下马,抱拳道:“末将遵命。”

朱高煦心里认可的、最有能耐的那些大将,此时都有重要的使命;军中已没有让他完全满意的大将。大军里的大将们,除了云南的卫指挥使,便是汉王府以前的千户、副千户升上来的……除此之外,三个护卫指挥使之一,刘瑛就在军中。

他想起一部电影里的台词:最贵的东西是甚么?人才!

此时双方都有点尴尬。朱高煦认为增援贵州的官军大将,吴高不是最适合的,他太稳了;如果不考虑何福的把柄被朱高煦捏着,何福更好……而汉王军去阻击吴高军的人,反而需要很稳当的人,刘瑛也不是最好的人选。

可朱高煦苦于一时无人可用。

他回忆了一番刘瑛在诸次战役中的表现,以及平时言论,觉得刘瑛是个倾向于进攻、中规中矩摆开决战的人。就像大伙儿在重庆府之时,刘瑛与瞿能争执,主张的不同之处、其实就在于是否激进。

刘瑛现在就在朱高煦的旁边,位置稍微落后朱高煦一个肩头,俩人一起在泥泞的道路上跋涉着。刘瑛应该已经猜到,朱高煦有话要叮嘱他,所以一边小心脚下,一边默默地等待着。

朱高煦终于说道:“我每次到别的地方去,心里都会忍不住很高兴。”

刘瑛点头发出一个声音,随口附和着。诸将似乎已经熟悉朱高煦的习惯了,他谈正事的时候,时不时会先东拉西扯说一些小事。

朱高煦继续道:“好像是因为儿时的回忆,那时每次去舅舅家(当然不是指徐家),长辈和小伙伴都对我很亲热,能有许多新奇的玩耍。功课不用做了,父母因在亲戚面前、对我的管束也少了一些。所以每次要离家出发去外地,我的心情就特别好。”

他转头看了刘瑛一眼,“刘都督可知,人在儿时的记忆是最深的,往往会影响一辈子。”

刘瑛认真地想了一会儿,点头道:“王爷所言,极有道理。”

朱高煦张口欲言又止,不想继续说这事儿,改口道:“如果不是因为战争,可能咱们一生也不会去贵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