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页

近至二百余步,到处都是浓烟滚滚。燃烧的柴禾树枝上、堆满了潮湿的树叶和茅草,烧焦的草木灰顺着腾起的烟雾、飞得漫天都是。

掩盖在浓烟深处的无数回回炮,发出巨大的声音,“嘎吱!”“哐当!”一枚枚百余斤重的石头从浓烟中飞向空中。

那些回回炮安装好之后,很难移动地方。但敌军的重炮射程比回回炮远,为避免被火炮击毁,烟雾便是掩护。

双方放炮、都无法精确地瞄准;法子是观察炮弹落地的地方,然后第二次调整方向。而汉王军的回回炮阵地上、有了烟雾遮挡,敌军便无法知道、重炮的炮弹究竟打没打中。

这时两三百步外的城墙上面,空中“砰”地一声炸了,一团白烟留在远处的空中。朱高煦看了一眼,心道:回回炮发射的生铁雷,引线要加长了,雷啥时候炸、也是试出来的……

到了五六十步的距离上,两道前后相距十步的壕沟上面,堆叠着许多装着土的麻袋;相邻的麻袋堆之间、留有空隙,就像城墙的墙垛一般。无数的弓弩手站在齐胸高的壕沟里,时不时对着城墙上射箭。碗口铳等火炮也在陆续发射,硝烟在土沟上下弥漫。

之前有将领认为,敌军在城墙上居高临下,弟兄们躲沟里没用。但朱高煦认为有用。

当时他在地上画了一个长扁的三角形,作为论证自己的想法。

三角形的长底线,便是城墙到壕沟的距离,五十余步;城墙高二丈有余,可能就五步高。十比一的比例,便是这么个形状。

斜边就是弓弩的直射弹道,这样不可能射中沟里的军士;除非往空中抛射,箭矢从头上掉下来,那便只能靠运气了……

壕沟附近,则有许多推着独轮盾车的军士,正往护城河旁边运土。

车队以极其稀疏的队形,躲避火炮的轰击,仍然偶尔有人运气不好被炮弹砸中;虽然运土车上有木盾,守军抛射出来的箭矢,时不时也会造成将士们的伤亡。

“轰轰轰……”城墙上下的大小火炮声音如同雷鸣。这边的回回炮发射时、抹了油的木头依然摩擦出牙酸的声音,炮弹投射出去的一瞬间,声音更是震耳欲聋。

环绕着城池的十余里长的战线上,一望无际的战场上,双方到处都在用各种军械投射攻击,到处都在流血!

但是朱高煦仍旧下达了全力赶造回回炮、投石车等军械的军令,战斗密度还要增加!攻城强度增大,每天双方的伤亡也会增加,但时间就能节省了。

或许总的伤亡人数不会有甚么差别罢?打仗就要死人,他认为只能拿人命去换斩获,无非比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