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页

部将答道:“半个时辰前,末将得到禀报,叛军昨夜连夜拆了浮桥,船只都往乐川水上游调走了。”

吴高又一声不吭地沉默了好一阵,脸上的神情变幻不定,似乎在反复思量着甚么。许久之后,他终于开口道:“派人去平乐府城,命令知府调漓江上的舟船过来。传令后卫将士,到叛军昨天的渡口架设浮桥。”

“侯爷准备退兵?”身边有部将问道。

吴高用不可置疑的口气道:“汉王叛军占住高处防御,稍加蹉跎,他们还能修建一些工事;这场大战难以速胜,与其耽搁时日、去等待胜利不知何时的结果,不如趁早当机立断撤军。

而我部的部署是向湖广官军主力靠拢,进汉王叛军已到平乐府,我军可趁机调头向桂林府方向改道,日渐远离叛军南路的盛庸援军。”

诸将一时间显得有些沉默,显然大伙儿不是很情愿。吴高也明白他们的意思,普通的将领只想轻松获得军功,往往没有对整个大略的远虑……说不定盛庸军每天都在靠近的事,大伙儿也完全不去担忧。

在此之前,大军从南宁府出发,走到柳州府北面的洛清江;接着又原路返回柳州府城东北,绕道走平乐府。这段日子以来,大军前前后后走了近千里路,显是不想继续跋涉了。

这也是吴高迟迟没有下令退兵的缘故!但他反复权衡之后,仍然认为,官军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平乐府大战的胜利。

第四百七十六章 退兵之意

江阴侯吴高已有了退兵桂林府的主意。他派人去平乐府城,下令知府陈用晟调集船只,在城池北部的乐川水上架设浮桥。

桂林府位于此地的北面偏西,要往桂林方向行军,必定渡过大致南北流向的乐川水才行。

但不到中午,吴高便得到了陈用晟的回信。陈用晟在信中言,平乐府粮草充足,请江阴侯入城驻扎。却不提建造舟桥之事。

吴高看完信,心中顿时腾起一股怒火,脱口说道:“连个知府,也要与本帅讨价还价?这个陈用晟胆子太大了!”

在大军到达平乐府之前,吴高为了不被堵在漓江南岸,着实给陈用晟许了一些承诺。自称自己有十几万大军,会在平乐府击败叛军,并保证府城的安危;要知府等官员即刻操办舟桥,不得殆误战机。

如今两军对垒,吴高又要知府在乐川水架舟桥,似乎要离开平乐府的迹象。但吴高没料到知府陈用晟,竟然有不听军令的意思!

有广西军籍的将领,这时开口沉声道:“陈用晟以前是广西署平乐府事,洪武三十四年(建文年间),朝廷派人到广西调兵,陈用晟以为蛮族作乱不能平息,力劝广西三司顾及蛮夷叛乱之害。及至太宗皇帝登基,便以陈用晟‘善抚绥蛮夷’,即刻升任平乐府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