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页

朱高煦原先想索取那三千石军粮,但考虑到施行的难度,临时决定作出妥协。

毕竟陈用晟只拖延时间的话,要简单得多,他可以找一百个不能按期运输的理由;但若陈用晟把军粮送给汉王军,便相当于立刻投降了。

……天色渐渐暗淡,除了轮流当值的将士,许多士卒早早就睡了。大伙儿连续多日行军,大多人都十分疲惫,人们在山上的几个小水塘里打水造饭,吃了饭就躺进草棚或帐篷睡觉。

朱高煦的中军行辕设在北坡。这里有个小山村,只有几座院子组成,都是一个宗族的人;壮汉、年轻小娘和媳妇都跑了,只剩下老弱妇孺。亲兵队征用了大部分房屋,留下一座院子,让剩下的所有百姓暂住。

朱高煦坐在一间瓦屋里,忙到了现在。时不时有斥候将士进来谈话,没有接待将士的时候,他便看着地图琢磨事情。

作为亲王,朱高煦身体上的疲劳程度比军中士卒要小;他行军骑马省力,夜宿多半是在民房里。途中的房子多比较破旧,却也比住帐篷要舒坦。不过他必定是最费心的一个人。

就在这时,门外的声音道:“王爷,赵副将军求见。”

“进来说话。”朱高煦道。

精瘦个高的赵平走进来,行礼罢,他开口道:“依王爷军令,末将前锋军已于下午抵达乐川水岸,今夜待调到上游的船只抵达,即可架舟桥;明日五更之前,必能修好。”

朱高煦点了点头,“咱们昨天渡河的地方,吴高也设法把桥修好了,估计敌军真的会在今夜渡河。我也正要派人去给赵将军送信,你既然来了,我便还有一件事告知。”

他说罢招了一下手,赵平便走到了桌子前面。

朱高煦指着一张图道:“照渡河的地点来看,吴高军不会与我军走同一条路。

看这里,阳朔县城在漓江西岸,而敌我两军都位于漓江东岸;所以我判断,吴高军渡过乐川水之后,还会横渡漓江,然后沿官道直趋阳朔县城。

咱们的大军则走北面的道路,距离更近。阳朔县以东十余里地有一处渡口,赵将军前锋先行,派人到此处搭建舟桥;好让吴高认定,咱们要横渡漓江、取阳朔县。如此更能给吴高以压迫感,逼他加快行军速度!”

赵平抱拳道:“末将得令!”

就在这时,忽然“啪”地一声撞击声,朱高煦抬头看去,门口的木门被一阵大风刮得撞到了墙壁上。劲道十足的凉风袭来,他隐隐感觉身上有点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