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页

军营设在漓江江畔,此段江大致是东西流向,汉王军正在北岸。在县城附近、漓江江畔的平坦地区,村庄人口更稠密了;中军行辕与上万人的军营,便都设在同一个村子里。

朱高煦走进行辕所在的一栋别致的青瓦宅邸,便召集诸将,商议大战事宜。

几乎所有武将,都赞同与吴高一战!将士们总是在行军,又面临敌军的压力,并不轻松;若痛快地干一场,虽有流血牺牲,时间却不会持续如此之长。

但有大将认为:“陈贞部护送粮草药材等军需,正在沿漓江北上。俺们若能拖延两天再开战,便可获得一万余众的援军。”

此议立刻有好几个人附议,更有人提议道:“昨日王爷言,平将军的八千骑兵正在率先赶来,要是能等到平将军的骑兵增援,咱们兵力就更充足了。”

朱高煦终于开口道:“吴高愿意等吗?”

众将顿时面面相觑。片刻后,朱高煦埋头看地图,屋子里的武将们便议论了起来。

……桌子上那张地图,原来是别人画的。但眼下,恐怕只有朱高煦自己才看得懂了,他在上面加了很多符号标注,看起来已经变得五颜六色乱七八糟。

从阳朔县到桂林府城,只剩下一百五十里左右的路了。但吴高还是要在阳朔县开战,必定有其理由。

朱高煦猜测,吴高军可能士气低落、处境较差;想通过优势兵力获得一场胜利,然后比较轻松地走完这一百五十里、减少走散和掉队的兵力损失。

朱高煦以前便对麾下的武将说过,要是明知打不赢的仗,有选择的话、最好的选择是不打。

吴高此次愿意打,肯定是觉得能赢!如同在平乐府东面的那次对峙,吴高起先的意图便是摆开野战,只是后来朱高煦选择据守高地占便宜;这一回双方的兵力悬殊,并没有改变,吴高军疲惫、但料定汉王军也差不多……这才是吴高愿意开战的理由。

如果等陈贞部抵达、甚至平安的大股骑兵到来,吴高还会选择等待、之后摆开大战吗?估计平乐府的对峙和放弃,又会重演!

朱高煦想了一会儿,抬起头说道:“机会常常伴随着风险呐!”

众将的议论声陆续消停了,纷纷侧目望过来。

朱高煦的声音不大,神情凝重地说道:“此时此刻,咱们的士气远胜吴高!我觉得明天可以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