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页

这时张辅回顾左右道:“今早本帅从北面赶来,发现黄背河东岸,有连绵二三十里地大山林;那片山林正在北边约十里地。咱们得立刻把大军移至山林东面,避免四面受敌!”

他马上派人写军令,传令各部大军:后军为前锋、前锋为后卫,调头向北移师十里。

张辅带着中军武将文官们、以及他的亲兵离开了。他们前去已经沿东西方向展开的大军各部位置,准备实地协调大军撤退的秩序。

……寻常情况下,步兵若不被袭扰、保持队列较快地行军,行走十里地只需要半个时辰。而此时官军人马太多、地形复杂,走十里地赶到北面大山林、可能需要的时间不止半个时辰。

张辅再次派人去传达中军军令,辎重营扔掉帐篷、大部分粮食以及车辆。反正两三天就能与主力会合,此时左翼军没必要再带着没用的辎重粮草。

当此之时,官军的第一步战术已经决定:利用前锋骑兵和渡口守军,阻击迟滞西、南两路叛军至少一个时辰;大军主力则趁机向北移师十里,占据有利防御位置。

第五百一十四章 小小的河

位于官军何福部南面的汉王军,总兵力十三万多,统帅是盛庸;前锋骑兵大将是平安。

之前授予兵权时,朱高煦说盛庸与平安很有默契、二人交情也好。平安却道,他和盛庸交情不好、没话说!

盛庸军,加上北路赶到的瞿能军,汉王军已在此地聚集了几乎所有主力!

而此时在东南面的朱高煦部,麾下人马主要是吴高的八万降军,加上七八千骑兵;汉王在东线各地经常露面,还见了一些地方名人和士绅,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在那边。

投降的吴高军人马甚众,降兵人数、仅次于四川全省的卫所兵。且吴高军投降后,整顿的时间很短;其军中也不像四川军将士一样、很多人是熟识汉王和瞿能的旧部。

汉王为了整顿吴高降军的战斗力和可靠度,并没有急着调降兵到前线来大战。那八万人最近只在东线装腔作势,作为佯动的兵力存在……

昨天旁晚,瞿能军才及时赶到指定位置。

而昨晚南边的盛庸军在连夜架设舟桥;今天凌晨天还没亮,盛庸部大军便开始渡资水。舟桥数量不够,十几万人到现在还没完全渡过江!

本来盛庸打算,把战事推后一阵子;但没多久前,他见到了陈大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