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页

离京前朱高煦办那些事,仪仗十分宏大,穿戴也很繁复。不过等到他真正出行的时候,他已抛弃了车驾仪仗、甚至复杂的服饰,重新披上了他那身其貌不扬的札甲,腰间挂着一枚“伐罪讨逆”的玉牌。

皇后率妃嫔、带着皇子朱瞻壑,送至了承天门;承天门外的甬道上,数以百计的朝廷官员也在那里送行。

身披重甲的朱高煦接过了缰绳,翻身上马,无数人纷纷鞠躬拜别。郭薇等人虽然说了不少祝福的言语,却已在抹泪了。

朱高煦见状,坐在马上大声说道:“朕率军出征,只为保土安民,为我大明朝长治久安。诸位便好生等着朕获胜的消息罢!”

承天门外的护卫将士纷纷大喊:“圣上万岁!”顷刻之后,“万岁……”的喊声在宫阙之间回荡。

朱高煦转身向郭薇等人挥了挥手,便拍马冲出了承天门,一众骑兵的马蹄声随即响彻在甬道砖地上。

第六百六十九章 数千里的眷念

数月之前,大明皇帝遣御史李琦为使节,出使朝鲜国。传旨朝鲜国王李芳远,即刻送怀安大君(国王的四兄)之女贤惠翁主入京师。

国王李芳远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去济州岛!因为国王的四哥、怀安大君李芳干被流放之地,便是济州岛;贤惠翁主就是李芳干的女儿。

李芳远接到人之后,马上派遣使者护送贤惠翁主、踏上了前往大明朝都城的遥远之路。

他们进入辽东地区之后,便由大明朝的辽东都指挥使司派遣人马护送;绝大部分朝鲜国军队返回了国内,只留下使节以及随从。不过武将朴景武依然留在了翁主的身边。

七月初,一众数百人的队伍已过了山海关,进入大明朝腹地。辽东明军返回都司,朝鲜国使节由北平布政使司的人马负责护送,人数少了很多,全部人马只剩下百来人;大概因为已经进入长城内的缘故。

坐在一辆马车上几乎不露面的贤惠翁主,这几日里、听见外面的说话声越来越频繁。她大致听得懂汉话,时不时听清楚明军护卫军将士的谈论,知道他们的心情越来越放松了。

(朝鲜国的正式书面文字就是汉文,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吏读”文字,用汉字和符号来标记语法;但史书、正式案牍公文都是用汉字文言写成的。大凡做官的、身份尊贵的人,很少不会写汉字。翁主也不例外,相比于听汉人说话,她看书面汉文会更加娴熟。)

辽东只有都指挥使司以及卫所,洪武年间就裁撤了所有府县。虽然明军多次出兵平定辽东,但那地方仍然不如内地太平,可能遇到零星的部落、盗匪。

而今队伍一进山海关,行程就立刻变得安全平静。长城一线有明军的卫所、屯堡,关外的人没有印信路引,很难进入长城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