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页

过了一会儿,朱高煦发现守御司南署钱巽的一份奏章。他翻开大致看了一遍,马上被吸引了注意,立刻又细看起来……守御司南署制作出了有效射程八十步的火铳!

钱巽的奏章中叙述,南署得到每年两亿钱(二十万贯)的拨款之后,在京师朝阳门大校场南边的秦淮河岸,修建了堤坝和南署铁厂。他们召集大量工匠,尝试制作朱高煦提出的长管火铳;这份奏章、便是禀报铁厂制作火铳的成效。

以前朱高煦多次说过,要增加铜火铳的威力,须得加长铳管。

(朱高煦的说法有他的道理,因为按照他初中学到的加速度原理:铅丸得到火药的推力形成出膛速度,不仅与火药推力大小有关,而且与推力加速的时间成正比。加速时间越长,铅弹的出膛初速度越快;所以要加长铳管,以增加铅丸的受力时间。)

钱巽等官吏似乎并不懂这样的原理,不过是奉旨行事。

从奏章里写的内容看,铁厂工匠想了很多办法。先是无数工匠仍用铜铸铳身、然后铆接,但没能做成;后来南署工匠又用熟铁锻裹、钻磨,反复尝试,这才做出了更长的火铳。

铁厂新造的火铳,可在八十步外、击穿木板!这已经与弓箭的射程不相上下,手铳能打那么远,在以前不敢想象……

就在这时,齐泰也走上了城楼,在外面作揖道:“臣拜见圣上。”

朱高煦站了起来,走到齐泰跟前,将钱巽的奏章递了过去:“齐部堂看看这份奏章。”兵部尚书齐泰忙躬身双手接住,说道:“臣领旨。”

过了一会儿,齐泰的声音道:“钱右使之意,新制手持火铳、威力远大于开山铳,可与弓箭相比?”

朱高煦压抑着激动,说道:“是这么回事,朕的钱没白花。”

齐泰忙抱拳道:“圣上力排众议,不顾户部夏部堂等人的反对,资助钱右使,方得此利器。圣上英明,臣敬佩之至!”

朱高煦点头道:“此物可改变战争方式。从此之后,朕不会再轻易北征鞑靼了。”

齐泰听到这里有点吃惊,不过很快便沉住气道:“户部尚书夏部堂等,若能听到圣上此言,必定会非常高兴。”

朱高煦干笑了一声。他随后便收住了笑容,沉声说道:“朕登基以来,细看了先帝留下的方略。先帝早有北征打算,意图以武力进攻,逼迫蒙古人向大明朝廷臣服纳贡,一劳永逸解决北方边患。

然朕经过此次北征,觉得先帝的方略难以完成。鞑靼、瓦刺诸部首领,都信了真主(穆斯林),且毫无臣服之意;本雅里失汗的王帐被消灭,也未有半点议和、受封的动静。咱们大明这么打下去,或许能在本朝削弱蒙古诸部,叫他们失去南侵的实力,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