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页

钱巽听罢怔了一下,抱拳鞠躬道:“圣上英明!”

朱高煦问道:“这火铳是谁造出来的?”

钱巽道:“回圣上,南署、铁厂的官吏,选了许多工匠反复尝试;铳身、铳尾、铆接都是不同的人在办。”

朱高煦听罢沉吟了片刻,抬头望着殿门外的春光,忽然又想起了将士们在漠北传唱的那首小曲。他便说道:“朕给此铳取个名字,叫‘春寒’如何?”

钱巽毫不思索地抱拳道:“圣上所赐之名,十分恰当。”

朱高煦又叫钱巽安排人手,数日后到玄武门外的亲军校场试铳。并下旨铁厂反复试验新火铳的可靠性,然后派人到直隶的各局院、大量制作,以率先装备京营。

此时朱高煦还谋划着,想要筹备一个书院,让那些精通工匠技术的官吏、到书院任职,收集整理天下航海、农耕、火器、冶铁的技术书籍。

他看重的东西,显然与古代帝王都不一样。

第七百零四章 谗言

大明皇帝回京之后,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召见陈氏。但他回京的第二天,确实就到柔仪殿办公了,而安南国王后陈氏就住在这里。

有很多人想立刻与圣上见面,皇后与妃子们想得到他的关心;大臣们亟需觐见,让圣上裁决他们的主张;外藩使臣也想尽快见到他,因为他们知道皇帝金口玉言,作出的决定最管用。而陈氏已在大明朝居住很久了,连她自己也觉得、朱高煦没必要急着见她。

于是她明知道朱高煦近在咫尺,却无法靠近。

她只能在后殿的大厅里,有时坐着看书,但很快又会站起来,在门口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观望着南边的正殿方向。

陈氏没有紧迫的正事、要马上觐见皇帝,她的诉求已经说过很多遍了,见面若言正事,无非也只是老生常谈。但是她半年多没见过朱高煦了,确实很想见他。

她转头观望巍峨的正殿时,脑海中便会忍不住、去想象朱高煦此时的模样。他亲自上战场回来,皮肤或许晒黑了一些,脸脖或许变得更粗糙了;但是他穿上整洁的长袍,坐在书桌前提起毛笔,仍然有一种文雅的气息。

朱高煦有别于安南国的王族与贵族,他不怕艰苦的日子,与大多汉人一样勤劳,甚至常与底层的军户们吃同样的东西;这在安南国贵族里很少见。但是朱高煦的服饰、举止,仍然有一种叫人惬意的气息,明朝人称之为儒雅,陈氏觉得很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