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页

……金榜贴出去之后,朱高煦在奉天殿赐“常宴”,祝贺新晋的帝国精英、进士及第的人们进入剥削阶层,名为“进士恩荣宴”。

对于刚刚寒窗苦读出来的士子们来说,在皇宫大殿的宴会,比格超高,可以在乡亲们面前吹嘘一辈子。然而菜肴其实很简单,加上小碟还不超过十个菜,也没甚么特别珍贵的东西。

好在朝廷的节省,并不影响进士们的激动。吃甚么并不要紧,在哪里吃、和谁一块儿吃,才是宴席的重点。

就算只有几个菜,也让进士们做好了完事后“打包”的准备,他们亟需拿着宫廷吃食回家,向长年累月毫无怨言、熬着清贫侍候他们举业读书的父母妻儿邀功。

朱高煦下旨,叫进士们分批到御前见礼。他最关注的新进士,正是那个排在第三甲靠后的刘鸣。

这是个最多二十余岁的瘦黄年轻人,身上穿着礼部发的丝绸长袍,但掩不住他外衣里面不发的里衬,连领子上,也赫然有一块补丁。

朱高煦立刻判断:这是一个有政治理想的人。

他的判断理由非常简单。家境不太好,意味着在官场上、相比之下便没有多少关系可以依靠;所以刘鸣敢于铤而走险,寄希望于得到皇帝的重视。如果是一个不太想干事业的进士,为甚么非要不计代价、想得到权力?

而对于朱高煦来说,如果能利用好心学与理学的争斗,就能把水搞浑,两边的文官会过分关注学派之争;这时候朱高煦进行更深入的变革,就可能转嫁矛盾、浑水摸鱼。

一声“平身”之后,刘鸣站起来。朱高煦便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

第七百二十二章 自我修养

鸿胪寺、礼部等官署,以及内宫诸监,布置了两位妃嫔册封典礼。两场典礼各持续了小半天。

在册封庄妃李贤惠的过程中,她与朱高煦好像没甚么关系一样,各自在不同的地方做着繁复的礼仪。

期间朱高煦只见到李贤惠一面,便是她来朝拜道谢的时候。她穿着盛装礼服、离得有点远,朱高煦连她的人也没看清楚,幸好之前就见过了。

而册封沈宝妍前,出现了不愉快的声音。那个曾被活埋了七天七夜不死的给事中陈谔,上书对沈氏(宝妍)的生父身份提出异议。于是朱高煦下旨,追赠沈宝妍的亡父为锦衣卫指挥佥事。

三月下旬,因有新封的妃嫔,朱高煦便决定、这两天不遵守轮流侍寝的规矩,先召庄妃侍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