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页

朱高煦又道:“若黔国公确有异议,朕无须强求。不过高燧主动要迁出北平、去彰德府,朕也不能不投李报桃。他要甚么、朕很清楚,他就是因为长兄的事怕得很,想要个有用的承诺。

赵王妃选沐家的人、或是韦家的人,都不要紧,只要是朕的嫡系心腹勋贵就行。卫国公韦达的次女,好像十余岁了,过些日子朕找韦达说说。”

沐蓁道:“圣上想得周全,妾身给您增添烦恼了呢。”

朱高煦笑道:“不要紧。”

他站起来踱了几步,又随口说起了今天的事:“今天朕去龙江港了,这次出发的是往南边走的舰队。之前去朝鲜曰本的船队,已经走了快二十天,估计最多还有一个月,他们便能抵达曰本国。”

第七百二十六章 错乱的幕府

至武德元年五月间,京师越来越热。侯显率领的船队,已经离开京师差不多两个月了。

朱高煦时不时想起了这件事,便猜测、出使曰本国的周全等人,应该早已到了曰本国,他们或许正在考察着朱高煦需要的情况。曰本国算是大明的邻国,但是之前、朝廷对其了解确实太少;建文朝君臣、甚至一开始连曰本国的实际统治者也搞错了。

以朱高煦的印象,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曰本国有大量的金矿、银矿。大名鼎鼎的金阁寺就是见证,整个建筑居然用金箔包的。

不料,朝廷很快便得到了侯显的急报。信使走辽东陆路的驿道,将奏报以加急快马送到了京师。

东西呈送到柔仪殿,朱高煦拿到了两份东西,一份是曰本国的国书,一份是侯显的奏章。

朱高煦先大致看了一遍国书,意思竟然是,源义持拒绝接受、朝廷册封他为曰本国王!

他又看侯显的奏章,连大明使节前往京都的要求、也被拒绝了,也不被准许前去祭奠死掉的源义满。直到侯显的奏章送走之时,大明舰队、以及周全等数十人使团,全都在朝鲜国巨济郡(韩国东南角)逗留。

朱高煦顿时生气。因为建文朝、永乐朝之时,曰本国对大明的邦交都很主动;而自己一登基,为啥送上门与他们结交,反被拒绝了?

其中还很蹊跷,之前源义持死亡的事,曰本国使臣主动跑来告丧;为何态度急转直下?其琢磨无常的政策,实在让人困惑。

他这时又细看了一遍曰本国的国书,却没有发现任何有意义的解释。